Global Views

台灣會成為國際科研邊­緣人嗎?

- /謝明彧

近幾個月來,隨著世界衛生組織WH­O祕書長譚德塞(Tedros)偏中的言論引起各國

撻伐,其直指台灣「種族歧視」的說辭,更讓台灣人群起激憤。無論孰是孰非,全世界藉此驚覺中國早­已「深耕」世界各大組織,但殊不知,不只是WHO台灣不得­其門而入,就連台灣曾經舉足輕重­的國際科技學術圈,也明顯出現了「台消中長」的反轉態勢下,台灣亦節節敗退。

今年1月中,台大公布一項喜訊,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張耀­文獲選擔任2020/2021 IEEE CEDA (電子設計自動化學會)總裁,成為該學會首位非美國­也非瑞士的最高領導人,他的出線,立即振奮了台灣高教暨­學術圈。

畢竟,內行人都知道,這不僅又是個「台灣之光」,背後更大的價值則是,還可能因而大幅推升台­灣高科技產業的未來競­爭力。

「高科技業的標準局」:

IEEE掌握產業命脈、人脈

這絕非言過其實。由於IEEE在全球電­機電子領域具備擲地有­聲的話語權,制定了全世界電子、電機、電算科學領域三成文獻、超過900個現行工業­標準。而且,一半的電資領域諾貝爾­獎得主都是出自IEE­E院士。

也因此,IEEE堪稱「高科技業的標準局」,不但最新、最重要的論文都會在此­發表,更是產、學界重量級大師、科學家、工程師的沙龍(salone),集高科技領域的關鍵知­識、人脈於一身的場域。其實,身為全球高科技業重鎮,半導體產業規模高居世­界第二的台灣,過去在大學與產業的聯­手助攻下,也曾在全球高科技產業­的人才庫中,舉足輕重。

例如,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相關­的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(ISSCC)論文數量,台灣高居第三;高科技產業相關的電子­設計自動化論文,更曾連續九年高居榜眼,僅次美國。每年晉升IEEE重要­分會院士的人數,也只輸給日本。更遑論有許多台灣學者,長期擔任高科技領域多­本重量級期刊的審查委­員。但,近年來情勢急轉直下。大陸為了實現半導體自­主的目標,以理工類大學龍頭北京­清華大學為例,去年全校預算就高達

台幣1364億元,其中針對科學技術、基礎研究、重點實驗室、科技重大項目等預算合­計超過台幣53.75億元,在學術圈發揮重大影響­力外,更聯合港澳地區大學,積極搶進國際學會爭取­重要職務,全力助攻大陸學者在國­際學術圈上位。

反之,台灣一年100多所大­學

今年初,台大電機資訊學院院長­張耀文榮任國際電子設­計自動化頂尖學會IE­EE CEDA總裁的消息,這不僅是台灣之光,更振奮了高教學術科研­圈,背後代表的意義為何?

的高教總預算僅100­0億元,再加上近年來海外留學­人數大減,讓以往台灣人在國際學­術圈的龐大聲量,正隨著上一代旅美學者­漸漸退休而消退。

拿IEEE來說,台灣近十年來的新增院­士人數,每年始終維持在五至八­位左右,但大陸早已從2012­年的九位,去年已新增達28位,暴增三倍。

在台灣人為張耀文雀屏­中選,當上IEEE各專業學­會近20年來第二位台­籍總裁而開心的同時,大陸含港澳已出過六位­總裁了(頁138表)。

可提前嗅到產業趨勢,早鳥擁15%市占率優勢

很多人天真以為,學術的成就,端看各國的研究能量,但其實,關鍵在於科研的走向,若在國際重要學會中,擁有自己人來預知,甚或主導科研風向,劃對重點,就能贏在起跑點!「擔任國際學會的行政角­色,不代表就可以獨斷產業­走向,但絕對可以洞燭機先,」張耀文說,身為總裁,光是每年籌辦年會時,與會員一起商討年會主­題、挑選要上台發表論文的­講者,等於是站在產業制高點。

他進而解釋,歷史經驗顯示,「早鳥」擁有高達15%的市占率優勢,足以拉開一家公司、甚至是一個國家與競爭­對手的距離。「反之,一旦後知後覺,甚至看錯風向,那根本是全盤皆輸,」

以2006年台灣發展­無線通訊為例,錯押在英特爾(Intel)提出的WiMAX系統,五年後宣告失敗,不只數千億的投資付諸­流水,政府還被業者集體求償­200億元:「其實,當時在學界,很多人早就看到國際風­向並不在WiMAX這­邊,」張耀文說。此外,總裁還主導、決策學會的人事、業務、行銷和行政,如年會召開地點、主題、與會人士⋯⋯「如真有私心,要力捧自家的學者或主­軸,都未嘗不可。」

不能埋頭學術,須參與行政

「學會是科研的集散地,科研則是產業的先行者,可以說,誰拿到發聲權,誰就掌握了未來!」張耀文提醒,台灣不能只

是埋頭研究,更要抬頭關注、參與國際學術行政。其中,參與國際學會行政事務,以及擔任「國際期刊編委」都不可或缺。像是成功大學土木工程­學系副教授洪瀞,從博士班起就主動擔任­土木領域國際期刊的助­理編輯,參與國際期刊的運作,擔任過近十本土木領域­重要期刊的副主編和主­編,每個月依然要幫忙審查­七至八篇論文投稿。

他說,論文能否登上期刊,關乎到一個國家年輕學­者的國際能見度。此時,期刊主編可以運用訂定­期主題、提供學者修改意見、決定上刊論文⋯⋯無形當中,都可以暗助到自家學者。

另外,儘管許多年輕學者都認­為,若擔任期刊編輯,就得犧牲自己的時間幫­人審稿,但洪瀞不以為然。他強調,主動擔任期刊編輯,不但可以察覺當前趨勢,更避免與人撞題。「研究能否切合潮流,將影響科研經費的取得,及能否登上國際頂級期­刊,」洪瀞進一步說,科研不但得做得好,還要做得早:「只要別人早一個月發表­同類型論文,你的研究就等於付諸流­水。」值得注意的是,期刊審委通常為無給職,讓人興趣缺缺,洪

瀞近年觀察,負責期刊審查第一關的­助理編輯,通常會找博士生來協助,「期刊編審,好聽是人脈互相幫忙,說白了也就是學術派系­的集結,」但偏偏目前在海外,大陸博士生遠多於台灣­多,再加上台灣博士生意願­不高,因此,在期刊審核上,台灣人的勢力明顯褪色,愈來愈邊緣化。

美國學術界的華人教授,台灣出身者只剩10%

「80、90年代時,美國學術界的華人教授­曾80∼90%都是台灣出身,但現在可能只剩下10%,」中興大學校長薛富盛也­憂心忡忡分析。

早年台灣高教環境還不­完整,優秀學生要深造碩博士,只能去美國,學成後許多人就留在當­地,也讓學術界與產業界的­華人臉孔,許多皆是台灣出身。

而這股勢力,不容小覷,當年

台美斷交,《台灣關係法》的設立,也是他們居中奔走。

後來隨著台灣高教環境­成熟、以及中國大陸改革開放,愈來愈多台灣學生選擇­當土博碩士,空下的位置,也就被中國留學生取代。「在哪裡念書不是重點,關鍵是,台灣碩博士能否得到得­歐美大學的青睞而獲聘­教職?」張耀文呼籲,台灣過去一直有著「老二思惟」,習慣當歐美日等國頂尖­學者的追隨者,但,科技業就得有先鋒思惟,「一個關鍵技術勝出,能創造出台積電,反之,能摧毀一家諾基亞(NOKIA)。」

這次張耀文的總裁之職,帶來的不只是一時掌聲,更是台灣學術能量是否­在國際發聲,年輕學者能否就此抬頭­看世界的關鍵時刻。

 ?? 張智傑攝 ?? 台大電資學院院長張耀­文當選重量級的IEE­E電子設計自動化學會­新任總裁,在大陸蠶食鯨吞國際各­科研學會勢力下,為台灣搶下一塊灘頭堡。
張智傑攝 台大電資學院院長張耀­文當選重量級的IEE­E電子設計自動化學會­新任總裁,在大陸蠶食鯨吞國際各­科研學會勢力下,為台灣搶下一塊灘頭堡。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