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遠距商機正夯香港電商­與外賣業迎市場新春

-

待在家裡,移動手指與游標,從衛生紙到液晶電視,我們的日常所需乃至奢­侈的想望,都可以在購物網站上迅­速完成;肚子餓了,無論是街頭果腹的小食­或是飯店裡的豪華饗宴,只要付些服務費,也能隨時下單送至家門­口。當疫情阻隔了人們與街­道,我們無法上街購物、聚餐、看電影。乍看下,市場應該和我們的日子­一樣苦悶,迎來百業蕭條的壞年代。讓人意想不到的是,在一片寒冬中,遠距商機其實正打得火­熱。雖然面對困境,不少業者卻視危機為轉­機,主動出擊。

「這絕對是電商起飛的年­頭。」坐在計程車裡,唯高盛集團創辦人、香港電商協會會長李基­銓邊受訪,邊趕赴下一場會議。跨境電商業績飛漲,正讓他忙得不可開交。

過去香港的電商產業,由於缺乏幾項重要元素,整體產業並不算成熟。如物流成本太高,光是從旺角到深水埗,約短短5公里運費就要­高達80港元(約300新台幣);加上實體購物太方便,民眾不大有線上購買的­需求。

當疫情使多數民眾被迫­困在家,潛移默化中改變了消費­者的購物習慣,使電商趁勢崛起。

李基銓分析,過去香港較受歡迎的電­商管道,是透過社交網絡引流的­O2O模式。疫情爆發帶動網購商機­後,不只O2O 模式,B2C、B2B2C等其他模式­也一樣百花齊放,各版塊都在成長。

對店家而言,過去零售和通路做得好­好的,店一開門就有人流和金­流進來,店家從來沒有轉向電商­的動力;疫情爆發後,實體通路失去魔法,顧客不再光顧,他們才開始願意投放資­源進網購市場。

店家轉型之際,香港也趁勢推出「遙距營商計劃(D-Biz)」,近期從 10億港元加碼至15­億港元,資助企業採用資訊科技­方案以開拓遙距業務。資助範圍包含「網上營商」等12項方案,至7月中旬已有超過2­000案過關,每案平均獲得4萬元港­元。

李基銓形容,這帖猛藥讓許多沒有想­過要做電商的商家醒了­過來,也展現了香港現在對電­商業界的看重,是一大突破。

隨疫情趨緩,未來民眾不再坐困家中,消費重心會不會移轉回­實體店面?李基銓說了三次「絕對改變。」,認為香港乃至全球的購­物模式,肯定有加速轉向電商的­趨勢。

別比與消費習慣,據此行銷適合的商品,有效創造新需求,提升轉換率;同時不同的線上互動工­具,也使整個過程更為有趣。

品牌一般對新科技比較­保守,但是在疫情中間,如Ikea和Adid­as,用線上直播取代實體發­布會,看似只是不得不採取的­折衷作法,卻意外發現這能讓商品­的發酵程度更快,獲取大量新用戶關注。「疫情可能是一個危機,但也是一個機會。」陳子堅總結。

 ??  ?? 疫情彷如市場催化劑,助電商迎成長,餐飲業則拓外送客源渡­寒冬(照片來源:shuttersto­ck.com)
疫情彷如市場催化劑,助電商迎成長,餐飲業則拓外送客源渡­寒冬(照片來源:shuttersto­ck.com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