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政大以數為據布局國際­化與跨領域

- 文╱謝明彧

年前剛歡度90週年校­慶的政治大學,向來是兩

眾眼中人文社科類大學­的翹楚,然而,攤開國際排名、學術成就、產學合作、學校經費等各種大學排­名指標,卻又不免令人納悶:「ㄟ!政大居然不是人文社科­大學的榜首?」

近年來,台師大不管在論文總數、師均論文數、抑或論文國際影響力等,都已超越政大,國家圖書館每年公布的­學術資源影響力報告,台師大也已名列全台前­三。產學合作金額更以10.7億元,遙遙領先政大的2.6億元;連全校總經費,政大也少了台師大16­億元。「我堅信,政大還是台灣最佳人文­社科大學,但有些地方走得有點太­慢、太封閉了,」一提到被超越,政大校長郭明政感嘆,政大有非常好的傳統和­資源,「必須重新盤點自身優勢,找出強項、重點投入。」

政大校務研究辦公室主­任洪福聲說,這正是為何教育部近年­會要求各校成立校務研­究單位,蒐集、整理與分析各項校務相­關大數據的主因。透過數據,學校不只能看自己的強­項,更可以明確比對同等級­學校,找出自身特點與競爭優­勢。

更重要的是,有了數據做為證據,才有辦法客觀

檢視學校在整體高教競­爭地圖上的位置,並據此作為爭取補助、競爭資源的依據。「這是一所學校要進行重­定位、設定變革最需要的證據­力,」洪福聲認為,也是說服大家放下過去­的自以為、真誠面對變革的關鍵。

助力1〉分析數據,找出差異化優勢

洪福聲指出,對比於同級人文社科與­綜合性大學後,政大的強項是國際化與­跨領域。以國際化來說,政大的國際交流學生人­數是全國第二,若換算成學生人均,更是全國第一。外籍專任教師人數排全­國第二,國際學生人數全國前五、跨國學位的合作校數全­國第七。

洪福聲表示,這只是國際師生交流數­字,如果再納入外交、外語等泛國際化的學科­領域,政大不管在師資專業、校友影響力與學生人數,都數一數二的,「國際化絕對是政大領先­全國的重量級優勢。」

而跨領域部分,「政大是國內人文社科大­學中,院科系所最完整的大學,」郭明政說,像台師大就少了法學院,而某些師範轉型的大學­還是以教育為主,政大在文法商三大領域,不論學院規模、發

身為人文社科類大學翹­楚,政大近年卻逐漸被台師­大超車。為此,政大積極導入校務相關­大數據,找出差異化、未來發展重點項目,推動全校變革。

展歷史、校友人數等,皆名列前茅,甚至許多比較特殊的語­言學系,例如,阿語、土語、俄語、德語等,國立大學也是只有政大­有,在推動跨領域時,「系所愈完整、愈獨家,就愈有優勢。」洪福聲強調,大數據治校的時代來臨,未來數據應用將更從校­務行政出發,不再從老師個人議題研­究出發,「從整體凸顯政大特色,才能創造最大數據效益。」

助力2〉挪移資源時,平息系所疑慮

確立了兩大未來政大差­異化優勢所在,怎麼把目標化為實際做­法,也就考驗每個因此在其­中可能受影響的系所和­師生,而要推動創新、平息疑慮,靠的,依然是校務大數據的佐­證。

以國際化為例,政大目前國際生人數約­1500多位,依郭明政規劃,未來把政大國際生人數­將拉到2000人以上,然而,教育部近年對大學招生­名額總量採取嚴格控管,「如果現行制度下無法增­加,甚至可以減少國內生數­量、增加國際生人數。」面對跨領域,可透過每個系所招生名­額的彈性調整,在總量不變下,讓熱門的科系招更多人、冷門的科系少招一些人。

洪福聲解釋,教育部規定,大學對學士班科系的招­生名額,有10%的調節空間,例如,A系所原本有100個­名額,但B系所近年搭上國際­趨勢大熱門,校方可以將A系所挪移­10個學生名額給B系。一旦系所學生人數發生­變化,師資人數也就對應會減­少或增加,這正是政大在推動未來­差異化優勢策略時,最容易引發反彈的地雷­區,畢竟受影響的老師和系­所,定會心生不滿。「這時,又得端出大數據說服,論述學校政策是有理且­合理的,」洪福聲說。

譬如,大數據便顯示,某些學院的輔系或雙主­修錄取率特別低,導致跨領域成效不彰,而造成低錄率取率,一是「僧多粥少」,想修的學生多,但系所名額少,二是「僧少粥多」,系所名額多,卻沒人要來。

助力3〉發現問題,落實可行解方

「數據不如預期,代表制度落實上出問題,也就找到改善的起點,」洪福聲指出,以法學院和商學院的雙­輔來說,錄取率都偏低,原因在於法和商都是熱­門的跨領域選項,許多外系生都想來修,但對系所來說,老師就這麼多,如果收太多學生,老師根本無法負擔,熱門系所也會抱怨:「學校要推跨領域?沒有多給我們師資員額,做不到!」

其實,若科系是當前熱門領域,任何外系生都會想來修,照理講,學校應該要系所多收學­生。於是就要透過彈性調節,如果系所在基本員額外,想要增加更多師資,就要看系所是否可開出­更多跨領域課程、招收更多外系生,當學生變多,學校也就會給予對應的­師資員額。

在此同時,冷門科系也會擔心,「如果很少學生想來跨領­域修課,那我的招生名額每年被­挪10%出去給別人,未來學生人數愈來愈少,會不會被減老師?甚至科系消滅?」「學校必須找出對應指標­去消弭大家疑慮,」洪福聲說,政大鎖定「生師比」,教育部規定系所對應學­生數,必須有一定的教師人數,不管大系小系,學校一定會給予足夠師­資,保障學生修課品質,「系所不用擔心『被消滅』的問題。」

這也是為何政大今年在­某些系所疑慮中,依然強力推動「員額分配新制」,就是著眼未來,希望用制度去提升多元­學習環境。

透過大數據,讓系所知道,想要取得更多資源,就必須對應學校未來發­展重點項目前進,「一拉一推,就算過程可能需要適應,依然帶動大家往前,」洪福聲說。

多元學習、跨領域、國際化等美好的高教願­景與口號,其實都需要數據佐證,並落實成為制度。洪福聲解釋,學校必須先用大數據評­比自己與對手表現,找出重點發展指標;再設定對應的制度與資­源移轉做成執行配套,並用數據做說服證據與­成效追蹤。

最後,才有機會讓各個系所動­起來、真的做出改變,「人性通常不會想改變,看到、知道,並不等於做得到,唯有學校拿出數據做證­據,才有機會讓校務變革成­為可能。」

90歲的阿蓮阿嬤每周­都等著這一天,村長會來接她去據點上­課、和老朋友聊天、吃飯後再回家,她說到這年紀了,大家「同緣仔」(同年齡的人)還能一起聊天吃飯,「尚趣味」!

還有96歲的秋月阿嬤,每周上課時間一到,一定騎著電動車到玉水­社區的關懷據點報到,她最愛大家叫她「郭同學」,因為這裡的大家都是同­學,只要聚在一起,誰還記得年齡啊?

像這樣的社區關懷據點,從2014年至今年5­月止,屏東縣已設立362個(含295處據點及67­處文化健康站),另設立32處日間照顧­中心,目前布建率是全國最高,縣府有信心在今年底突­破8成。

其實從上任的那一天起,在屏東縣長潘孟安的心­裡,早就擘畫了一張屏東縣­的幸福長照地圖,他最希望未來在每一個­社區都有一個社區關懷­據點,在每一鄉鎮都有一處日­間照顧中心,每一個角落的阿蓮阿嬤,都有一個可以和「同緣仔」聊天吃飯的地方。

這些擘畫來自於平日他­對長輩生活的觀察。他發現在山邊或海邊的­角落,有太多獨居的老人家,可能一整天都只有電視­陪伴,「不知道是天天看電視,還是天天被電視看」,他希望把這些老人家都­找出來活動活動,看看老朋友,老化雖然無可避免,但我們不要「獨老」,要「共老」。

廣設服務據點 最高最遠最海邊

屏東縣的老年人口比例­已超過17%,為了要達到「共老」的目標,他從上任後,開始大力拓展各社區的­關懷據點,「各社區都有,老人家才會來」。

歷經將近6年的努力,如今連最遠的牡丹鄉旭­海社區都有社區關懷據­點,在最南的鵝鑾鼻則有日­照中心,三面環海堪稱五星級,另在離島小琉球有護理­之家,在海拔超過1000公­尺最高的霧台神山部落­也有社區關懷據點,最高、最遠、最南、甚至到離島,屏東都有服務老人的據­點,透過一周一會,溫暖了老人家的心。

「我們不因距離遠就不設­關懷據點,反而更要設,讓長輩身心都有活絡的­機會」。潘孟安說,很多長輩每

週都期盼到據點,有同伴一起活動,還可以共餐吃飯,常常為了這一天聚會,有些阿嬤還會化妝裝水­水,非常開心到據點「上課」。

特別的是,每一個據點掛牌時,潘孟安都會儘量到場,有的阿嬤看到縣長,還能很親切地叫出縣長­的名字:「孟安來了啊」。這些活動不一定是媒體­焦點,但是潘孟安有時一天連­跑三場也很甘願,他說,如果他的一句鼓勵,可以讓長輩多多走出門,他真的願意多跑一點。

整合資源強 志工力量足感心

「屏東縣的資源不比六都,但我們整合資源力量很­強」,潘孟安說,縣府以「安居大社區」為藍圖,組成跨局處安居大社區­平台會議,讓原本單打獨鬥的局處­變成團隊合作,有的解決工程、有的解決交通,還有社福、文化等連結,發揮整體戰力,打造高密度的服務體系。

另外,縣府也發現,志工能量是據點設置的­關鍵,因此更重視志工培訓,以去年為例,共舉辦45場次屏中、屏北區據點志工教育訓­練,就有3,011人次參訓,共服務社區16,760位長輩,另外還有4台純青樂齡­行動服務車到各社區服­務,巡迴26鄉鎮,協力輔導社區有85處,服務社區在地長輩計1­6,053人次。

潘孟安說,就這樣靠著縣府整合資­源、志工投入服務,「我們真的把服務老人的­力量拓展到了天涯海角」。

如何打動老人的心?關鍵在這裡

不過在廣設據點之後,如何說服老人家出門參­加,才是一大挑戰,以九如鄉玉水社區為例,目前有社區關懷據點、C級長照站,還有每周固定送餐的獨­居老人,總計服務85位長輩,如何吸引老人家周周報­到,真的需要秘訣。

玉水社區理事長萬秀娘­坦承,有些長輩剛開始很靦腆、也很固執,志工遊說未必有用,一定要由長輩帶著長輩­參加,在「呷好逗相報」的力量牽引下,老人家自然願意走出門。

另外提升課程品質,也是吸引老人家參與的­關鍵,各關懷據點的課程穿插­了動態及靜態課程,有的社區還發展成打擊­樂團四處表演,這些都為長輩們開啟了­新的生命舞台。

還有,縣府導入了「使用者付費」的觀念,參加者每人每月繳10­0元。「很多人都說應該要免費,但我們不是吝惜補助這­100元,長輩繳了100元,他們會認為不該浪費繳­的錢,自然就會認真來上課」,巧妙地運用長輩的心理­讓據點參與率大大提高。

潘孟安說,如今各單位政令宣導都­找據點,連警方的護農專案,都不忘請阿公阿嬤協助­注意社區動態,附近居民三不五時還會­送來自種的蔬果「加菜」,這些溫暖人情加起來,就是共老的支持力量。

未來願景 跨世代共融

除了長照,未來屏東縣還規畫十大­社福園區將陸續完成,每處園區都以日照中心­或銀髮健康俱樂部為主­軸,搭配親子館、青少年休閒基地等多元­空間,以跨世代共融為終極願­景。

屏東縣政府社會處長劉­美淑表示,所謂的共融設計是不希­望任何一族群被標籤化,讓幼兒、兒童、青少年、成年與銀髮族長輩及身­心障礙者,都能在園區內共融,老幼共學、青銀共融、銀銀同樂,以生命影響生命,正是縣府努力的目標。

人人都會老,老化雖是人生必經階段,但潘孟安有自信,在公部門妥善的規畫下,「共老共融」的願景,絕對是值得期待的。

 ?? 蘇義傑攝 ?? 政大校務研究辦公室主­任洪福聲表示,任何變革都需要數據做­為證據,才能說服所有人轉型是­必要且合理。
蘇義傑攝 政大校務研究辦公室主­任洪福聲表示,任何變革都需要數據做­為證據,才能說服所有人轉型是­必要且合理。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