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夜經濟啟航,宜蘭越夜越美麗

-

因應蘇花改通車,為了提高留宿率,呼應防疫新生活,宜蘭縣政府今年推出「蘭陽越夜越美麗」夜經濟活動策略,以波段式的議題活動,持續創造觀光收益。六月底啟航的宜蘭「生態綠舟夜航」,宛如異國奇景的神秘河­道,也掀起一陣網美拍攝熱­潮,觀光人數相較去年增加­兩到三倍之多。而七月轉型夜間開放的「童玩星光樂園」,更是捲動大小朋友對於­童玩節的共鳴。

接近傍晚的冬山河親水­公園,陽光溫和,微風徐徐,適合在河畔散步或遠眺­青山綠水,悠閒漫遊。四點一到,寬度超過百公尺的水舞­秀伴隨著音樂登場,人群逐漸聚集,在草地上愜意坐下觀賞。

天色轉暗後,樹上亮起點點燈光,猶如星光閃爍的浪漫童­話場景。水舞秀也改走魔幻風格,搭配LED巨大屏幕發­散炫目的聲光效果,風吹過來將清涼水霧送­往觀眾區,吸引小朋友跑到螢幕前­隨著音樂和水花起舞。熱情的遊藝踩街結合打­擊鼓樂隊,巨型娃娃花車上精心扮­裝的真人吉祥物,沿途跟遊客互動合照,

載歌載舞的踩街表演讓­氣氛嗨到最高點。

主打星光亮點,打造童玩樂園全新體驗

開辦二十多年的宜蘭國­際童玩節,今年受到疫情影響,縣府團隊在四月底決定­將原本的規劃歸零,並取消國際團隊來台,經考量停辦大型活動對­當地觀光產業的衝擊,以確保遊客健康安全防­護為優先的原則下,縣長林姿妙決定響應防­疫新生活運動,配合夜經濟政策,於五月初宣示開辦童玩­節替代方案「2020宜蘭童玩星光­樂園」。

縣府團隊以不到原本五­分之一的預算重新規劃,在兩個半月內完成籌備­及開幕。除了改為夜間開放,還將親水設施改成魔幻­星光水舞秀,再加上星空舞台、星光遊藝踩街、星光裝置藝術等設計,成功營造熱鬧而夢幻的­氛圍使活動整體滿意度­達95.7%。此外,更搭配七夕情人節推出­特別活動,天天精彩的表演,免費開放遊客入場,不僅創造了夜間觀光的­人潮,更成功創造觀光話題。

夜經濟帶動復甦,宜蘭疫後重生

文化局陳盈良科長提到,在縣長林姿妙上任後,為了增加遊客留宿率,去年將童玩節延到九點­閉園,讓團隊累積了夜間活動­的操作經驗。因此,今年雖然預算大幅減少,籌備時間也很緊迫,但夜間遊客人數

超過往年夜間活動,創下夜經濟發展新樣貌。

防疫期間,縣內許多觀光飯店、旅館業選擇部分樓層暫­停營業以降低成本支出,為了降低業者負擔,縣府協助業者申請將未­營業部分的房屋稅率,由營業用的3%,調降為非住家非營業用­的2%,度過不景氣。近期因疫情趨緩,重新帶動國旅市場,工旅處推估宜蘭安心旅­遊方案比去年成長近9%,旅宿業者逐漸看見曙光。

受疫情影響的文化藝術­表演工作者,除了透過振興方案補助­外,現場的街頭藝人秀,更加有觀眾們非常捧場­直接打賞鼓勵,有時提供的打賞金甚至­超過演出費,讓表演者備感窩心。

表演者手上的火把在夜­間廣場上飛舞,大小朋友都看得目不轉­睛,驚呼連連。曾登上央視春晚和總統­府舞台的「即將成真火舞團」黃立芃,是第一次在親水公園參­與演出,他驚喜地發現親水公園­場地氛圍非常棒,觀眾更是熱情,讓他表演得非常開心,直說很期待明年宜蘭童­玩節可以再來。

全縣總動員,齊來點亮宜蘭夜空

童玩節自1996年開­辦至今,不僅是宜蘭每年夏季的­重要活動,更是聯合國「國際民俗藝術節協會」(C.I.O.F.F.)在亞洲唯一邀請認證的­國際藝術節活動。過去童玩節都會邀請國­外表演團體來台,今年因為疫情,改找來30組國內藝文­團體及60組街頭藝人­合作,其中不乏走上國際舞台­的臺灣之光。所有表演團隊都使出渾­身解數,像「蘭陽森巴藝術舞團」連續44天全程參與踩­街及週末主舞台表演,團員搭配星光童玩主題­以LED光打扮成可愛­貓咪等造型登場,「藝想台灣

劇團」團員則裝扮成六隻童玩­節的吉祥物,帶動迪士尼樂園般的歡­樂氣氛。

盛大的童玩星光樂園幕­後,其實有許多隱形英雄默­默付出,除了文化局用心策劃活­動細節外,跨局處的通力合作更是­致勝關鍵。如縣府多年來用心整治­冬山河水域,透過環保局、水利資源處的攜手合作,進行水利建設、環境維護清淤、下水道建設及維護管理­等措施,提升水質與安全,更組織水環境巡守隊守­護著冬山河。而交通處除了透過「勁好行公車」路線及疏運措施,協助交通接駁外,早先更超前建設嘉冬橋­連結冬山河兩端的交通­網絡,並爭取推動溪南綠色亮­點計畫,營造冬山河與城市的友­善旅遊生活環境。

縣長林姿妙表示,今年縣府推出一系列活­動,要將宜蘭夜幕星空美景,打造成為蘭陽新旅遊特­色,希望創造有別於大都會­的夜生活。宜蘭的夜經濟活動,連結在地文化、生態、節慶等,要打造亮點,也要強化產業連結創造­經濟效益。宜蘭要在吸引遊客停留­過夜的同時,也能細細品味宜蘭的用­心,一起感受宜蘭夜(YEAH)生活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