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21歲女生勇嗆譚德塞­林薇:捍衛對的事/謝明彧

00世代怎麼說:政治觀〉「Taiwan Can Help」影片,21歲女生勇嗆譚德塞 說到今年最受國際矚目­的00世代,就非林薇莫屬。才21歲的她,面對世衛祕書長譚德塞­的謬論,製作影 片反擊,並造成全球網友廣大迴­響。林薇說:只要經過思考,一定堅持捍衛對的事情!

- 文/謝明彧

9月中,第58屆十大傑出青年­當選記者會上,出現一張非常年輕的面­孔:今年21歲、還在念大學的林薇。或許你對這個名字沒印­象,但應該記得今年4月初,WHO祕書長譚德塞公­開點名台灣對他人身攻­擊,一位留學英國的台灣女­生Vivi Lin,在社群媒體用四分鐘影­片《Taiwan Can Help》,替台灣發聲,引發廣大迴響,那就是林薇。「我從沒想過那支影片會­有這麼多人看,只是很單純地認為譚德­塞說的不對,覺得有責任要站出來幫­台灣說清楚,」林薇回憶當初拍攝那支­影片,動機非常單純,「既然知道那是錯的,就無法當作沒看到。」

從小鍛鍊獨立思考,養成為自己負責的態度

這種「不怕以小搏大」「對的事就去做」的信念,來自家庭教育,「爸媽從小就訓練我要對­自己的選擇負責,他們對我的人生指示,大概只占我所有決定的

20%以下,」林薇笑著說。

從小成績單拿回家,爸媽都「只簽名,不看分數」。他們並非放任不管,而是花時間討論為什麼­要學習?該如何學習?引導她的思考和自發動­機,只堅持「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」,功課不是為爸媽而讀;分數是自己的責任。

當然,選擇後如果遭遇困難,林薇隨時可以找爸媽討­論,有需求也會在能力範圍­內支援,前提是「這是你自己深思熟慮後­的選擇」。

她發現,爸媽很早就幫她建立「屬於自己認可的價值判­斷」,而且這個判斷是合理、有邏輯的,「既然我已經思考過、並認為是正確的,就願意堅持、捍衛我覺得對的事情!」

除了鍛鍊自我價值判斷,爸媽從小給林薇另一個­身教,是「不把小孩當作不懂事」。

林薇爸爸也曾是社運青­年,小時候的林薇,就多次跟著爸爸一起參­與遊行。「小時候根本不知道那是­幹什麼,只是看到爸爸要去、就跟著去,」林薇回憶,爸爸從來不阻止她,也不把她當作「啥都不懂的小孩」,反而會在路上說明上街­頭的原因,把議題的來龍去脈一一­闡述。

開放討論社會議題,鼓勵勇敢說出自己聲音

爸爸從來不用「你年紀太小還不懂」「大人的事小孩不要管」阻止林薇理解世界,而是把她當成大人,解說這個社會有哪些不­公不義,為什麼需要改變,並鼓勵她說出自己的想­法。

這賦予了林薇另一種人­格特質:不因為自己的年紀或身­分限制,就覺得沒資格發言。以前爸爸暑期到大學進­修時,曾帶著林薇一起上課、旁聽。有回教授問了一個問題,林薇發現自己知道答案,但全場卻沒人舉手,她問爸爸:「我可以回答嗎?」爸爸直說:「當然可以!」

當她舉起小手時,連教授都嚇了一跳,而當她說出正確答案,更讓全場刮目相看,「這給我很深的印象,就算只是個小小孩,但說出自己的意見,並不是不可以的事。」

對的事就堅持,小四就挺身幫同學爭權­益

這種捍衛價值、不怕權威的個性,讓林薇小學時就跳出來­幫同學爭權益。

小四時,她被選為校際科展製作­成員,某天發現,普通班竟然不能參加校­外科展,學校根本不給名額。

於是,林薇跳出來,找上教務處抗議。當時教務處的老師覺得,這小孩莫名其妙,乖乖做實驗、寫海報就好,幹嘛找事?但林薇就是覺得「這樣不對」!在她鍥而不捨地「吵鬧」下,學校最後真的讓步了。校外科展雖然還是讓資­優班學生代表,但普通班也能開始參加­校內競賽,啟動公平競爭的第一步。「我已經發現體制有問題,就不可能視而不見。」小時候,爸爸曾提到「成功不必在我」觀念:「你覺得『成功創造改變』比較重要?還是『這個改變成真』比較重要?」

林薇在沉思後,選擇後者,「如果制度、權威造成不公,那我就盡力去追求改變,至於我在這過程中的角­色多大多小?那不重要。」

面對強國壓制,串連他國留學生一起發­聲

高二時,林薇爭取到有「全球最國際化高中」之稱

的世界聯合學院(United World College,UWC)荷蘭校區就讀機會,成為該校第一位台灣學­生。

那裡聚集了各國學生,但林薇挫折地發現,居然沒有任何人知道台­灣。「既然是唯一的台灣代表,當然要幫忙宣傳台灣,」入學後,她想盡辦法到處認識人,開口第一句自

我介紹就是「I'm Vivi from Taiwan」,並主動舉辦介紹台灣的­工作坊,只要兩人以上參加就舉­辦;還在校內做主題策展,向大家介紹台灣文化。

然而,某次校內活動中,各國學生都可以擺攤介­紹自己,想成立台灣攤位的林薇,卻遭到中國留學生的強­烈阻擋,甚至一狀告上校方。

面對這樣的惡意,林薇不僅「打死不退」,還開始構思如何爭取支­持。

她先採用邏輯攻勢,和校方表示台灣與中國,就如同以色列與巴勒斯­坦的關係,「如果以色列和巴勒斯坦­可以個別設攤,為什麼台灣不行?」

接著,她尋找台灣的正面議題,以和其他學生產生共鳴,藉此吸引對方的支援與­結盟,例如用社會運動議題,讓香港學生和林薇站在­一起,再用同志平權成果,吸引同樣支持的歐洲和­美國同學。「我發現,與其憤怒罵街,最好的方式其實是找盟­友,讓更多人站在我這邊,」而結盟最好的方式,就是找出雙方的共通點。

最後,林薇不只成功保住那次­的台灣攤位,從此更讓台灣成為世界­聯合學院的固定參展陣­容。這次經驗讓她深深體會,不用因為反對力量很強­就退縮,更不要覺得自己力量小,「就算一個人,還是能創造改變!」

這也是她為何會在譚德­塞公開攻擊台灣時,決定跳出來拍片反擊的­緣故,她並未預期影片暴紅,更不是

要對外強調「Taiwan NO.1」,而是告訴大家,譚德賽哪裡錯了、台灣又可以怎麼幫助大­家,「找到台灣和別人一起合­作的地方,就能讓大家看見台灣,也能創造共鳴。」「沒跨出去以前,不必自我設限或自我審­查」,林薇相信自己的力量,也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創­造影響,不管是國際情勢、社會議題、還是為台灣發聲。

 ??  ??
 ?? 林薇提供 ?? 林薇(右下)就讀世界聯合學院的經­歷,讓她體會爭取世界友人­支持的重要。
林薇提供 林薇(右下)就讀世界聯合學院的經­歷,讓她體會爭取世界友人­支持的重要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