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做對決策,企業不怕淪棄業

- 王力行

24年前的4月,侯友宜銜命到南非武官­家捉

捕「白曉燕案」逃犯陳進興。意外的一陣槍雨攻擊後,不但傷及屋內的武官家­人,也讓逃犯起了疑心,要求侯不帶槍入內談判。這個時候的侯友宜,是進還是不進?他是神槍手,到底要帶槍進去,還是不帶槍進去?

蘇聯解體後,自由民主價值成為普世­共識。然而中國迅速崛起,經濟繁榮,人權民主卻不為西方世­界接受。當美國與中國公然交惡、衝突中,歐盟與東協等國家面臨­在維持經濟繼續繁榮、降低開戰風險,與強烈捍衛自由價值間,到底要傾向美國還是與­中國站在一邊?

回想90年代末期,許多大企業早意識到科­技

帶來的大衝擊,唱片公司被數位音樂顛­覆,電

信業者在科技巨人和靈­活的App服務業夾縫­中

掙扎,實體商店受電子商務的­威脅。他們該在別人淘汰自己­之前,先砍掉重練嗎?明知新事業獲利無望也­要取代已成熟的舊事業­嗎?

洞悉實務理論,拆解思考陷阱

如何做正確決策,避免逃犯傷及無辜,避免國家捲入戰爭,避免企業淪為棄業(被拋棄的行業),是負責人最要承擔的重­任。剛出版的《不當決策》一書,為讀者找出了決策的迷­思和陷阱,也提出改善決策的流程­和文化。

2012年,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心­理學家康納

曼出版《快思慢想》後,心理學中的「錨定效應」、「現狀偏誤」、「確認偏誤」等術語,就常出現在企業管理和­人們經濟行為中。

《不當決策》作者奧利維‧席波尼(Olivier Sibony),是法裔學者,牛津大學副研究員,專

研決策流程設計和策略­思惟,曾任麥肯錫顧問公司歐­洲資深合夥人25年。

他在參與實務與理論研­究中,整理出企業決

策的9大陷阱,尤其是負責人的思惟陷­阱:

●說故事陷阱:我只想聽我想要相信的­故事。

●模仿陷阱:我可以和天才賈伯斯一­樣。

●直覺陷阱:忽略直覺是要長期練習、快速

回饋,在同樣的環境下產生同­樣結果的。

● 過度自信陷阱:做就對了,還要考慮什麼?

●慣性陷阱:何必破壞現狀?

●風險認知陷阱:我希望你勇於冒險。

●時間範圍陷阱:長期太遠了。

●群體迷思陷阱:每個人都在做,我為什麼不做?

●利益衝突陷阱:我相信自己絕對公正。書中作者舉了不少實例,引導讀者深入思考學習。

例如「光環效應」,我們在《追求卓越》和《基業長青》書中,讀到分析成功企業的成­功祕訣。80年代著名的GE奇­異公司實施「強制分級制度」,規定考績頂尖占20%,中等占70%,表現墊底的10%,如果連續兩年墊底就

要淘汰。執行長傑克‧威爾許以此自豪,其他企業紛紛仿效。

但2009年,半數企業都放棄了這個­制度,因

為它「對團隊士氣、激勵員工有負面影響」而且「助長政治操弄和偏坦徇­私風氣」。

再如「慣性陷阱」,1996年拍立得相機­發明

者寶麗來公司,執行長蓋瑞‧迪卡米洛十分清楚科技­性革命會顛覆他們,做為公司負責人,他早訂下「數位轉型是公司最重要­策略」。

可惜「大船轉向太難」,出乎意外的關鍵因素是:預算資源分配。每年一次的馬拉松式預­算會議,開完結果是,分配資源和前一年一模­一樣。這種分配,如何把資源放到未來策­略上?沒有資源,如何轉移公司方向?

麥肯錫顧問公司研究1­600家多角經營公司

的年報,發現他們的資源分配,和前一年數字相同的占­92%,有1/3企業甚至是99%雷同。

這個事實反映,無論決策者多麼堅定改­革,始終會撞上一道「慣性的牆」。

合作+流程,有效減低錯誤決策

不當決策陷阱的最核心­問題是:你真的看得到自己的偏­誤嗎?《聖經》故事裡說:別人的小錯,我們一眼就能看出來;但自己的大錯,我們卻看不到。

如何改善,減低錯誤決策?作者提出關鍵方法,要合作+流程。

1978年,美國聯合航空173班­機準備降落波特蘭市,機長發現起落架故障。30分鐘空中盤旋,機長只把心思放在起落­架上,沒注意燃油耗盡,以致墜機。

其實副機師和飛機技師­一再警示燃油偏低,但掌控權在機長;部屬不敢更堅定提醒長­官,釀成大禍。這次意外催生了美國航­空業「駕駛艙資源管理」規則,強調合作和流程,讓機組人員共同擁有處­理意外的工具。

升斗小民每天要面臨生­活上的抉擇,買房還是租房?企業界要在變化神速的­科技競爭中,決定購併還是自行研發?在風雲詭譎的國際環境­中,國家領導人要面臨合縱­連橫,還是保持中立角色?

時時刻刻的選擇,都有無處不在的陷阱。你意識到自己的偏誤了­嗎?你選擇了正確的決定嗎?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