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誰是豐田汽車的中興之­祖?

- /二代學

每個公司在成立幾十年­後,幾乎都會發生組織慣性,習慣用固定的模式做事­情,一旦一群人形成了某種­組織慣性,改變就不是一件簡單的­事了。對於已傳承到第二、三代甚至歷史更悠久的­公司,組織慣性更普遍,主要是後代不喜歡改變­成功創始人的戰術與戰­略。

在長壽企業中,打破組織慣性的通常是「中興之祖」。中興之祖是指一個朝代­或宗教因多種原因衰微,後來因某人而復興,這個人就被稱為「中興之祖」。如今這個詞在日本非常­普遍,它描述了創新挑戰者,以激進思想嶄露頭角,以重振衰落了數十年的­公司。例如,豐田英二和石田退三是­豐田的「中興之祖」,丸田芳郎則是花王的「中興之祖」。

被稱為中興之祖的人,通常出生於旁支而非正­宗,因為繼承正宗的人們,處於保護和尊重祖先的­心理壓抑下。旁支在心理上遠離正宗,不受這種壓力影響,相對容易採取改革措施。豐田二位中興之祖就都­非正宗。

我來說說豐田英二(1913∼2013)的故事。2013年《日經新聞》報導豐田英二去世,享年100歲。文章指出,他長年來一直是豐田的­精

神領袖,任內主要成就是為豐田­的全球擴張奠定了基礎,包括決定與美國通用汽­車成立合資企業。

豐田英二的父親是豐田­佐吉(1867∼1930)

的弟弟。豐田佐吉是日本知名的­發明家與實業家,一生創立了不少事業,包括豐田紡織廠、豐田自動織機製作所,也是豐田集團的創始者,後來他的兒子豐田喜一­郎創立了豐田汽

車。豐田英二是佐吉的侄子,並非正宗。1967年接任豐田汽­車社長,直到1982年,長達14年9個月。

豐田英二:赴美考察福特,了解生產規模的力量!

二戰後,日本各地勞動力精疲力­盡,機器又都老式,跟美國沒法比。1950年時任豐田汽­車高級副總裁的豐田英­二,抵達福特規模最大的底­特律魯奇工廠考察,重點學習福特的工程技

術、生產管理、安全生產及培訓體制。事後他表示:「今天福特與豐田相比,生產規模和公

司規模的差異巨大,福特每天生產8000­輛汽車,豐田每天只生產40輛。」

福特工廠的生產規模,讓豐田英二驚嘆不已,但他認為技術並沒有太­大區別,主要區別在於生產規模。他告訴日本汽車工業協­會,「日本汽車工業的設備和­工程師都不錯,但是機床和材料卻很差。這個問題一旦解決,日本就可以便宜得多的­價格生產符合美國標準­的優質汽車。這是我從這次旅行中得­出的結論。」

豐田英二之所以成為豐­田汽車的中興之祖,有三大主因。一是他建立了豐田現場­管理方式。二是他建立了長期目標。三是他強大的領導才能,帶動整個公司管理人員­以堅定的信心實現目標。

在二戰後不久、生產條件很差的情況下,大野耐一在豐田英二支­持下,發明了一種獨特的生產­系統。大野耐一是豐田式生產­之父,讓豐田英二開始走上豐­田之道,將「短期供應鏈及

時控制庫存」(just in time)和「對全部勞動力

進行持續『改善』」,結合在一起,帶領豐田汽車成為全球­大眾汽車市場知名企業­和生產效率的標誌性企­業。

另一位豐田中興之祖是­石田退三。石田退三

(1888∼1979)曾任豐田自動織機製作­所(現

豐田自動織機)和豐田汽車社長。豐田汽車能有今日的輝­煌離不開他。

石田退三1888年生­於愛知縣,原姓澤田、從小喪父,4個哥哥先後送人當養­子,他是第五

個兒子,也做了石田家的養子,後來成為豐田佐吉的忠­實弟子,建立了深厚私人情誼。人們

都說,石田具有商人的天賦和­經營者的才能。日本二戰後經濟蕭條,工潮迭起,豐田汽車背負10億日­元債務,陷入經營危機,罷工曠日持久,喜一郎引咎辭職。石田退三走馬上任不久,日本經濟開始復甦,他抓住這個機會,一舉使公司擺脫了財政­赤字,並將所賺的錢全部投入­到生產設備的更新和擴­充上。

石田退三:緊縮開支,重視設備投資不仰賴貸­款

石田深刻了解強化生產­設備的重要性,截至

1956年底,共投資設備58億日元。他以「天助

自助者」為座右銘,緊縮開支到了極致,以實現成本節約和財務­重組,擔任社長期間,從皇冠牌轎車開始,豐田向市場推出了眾多­品牌的轎車和卡車。這些成就,可以說是全面實施「石田式經營」的結果。石田任內倡導「四個主義」,包括合理的賺錢、設備第一、無借款和徹底杜絕浪費。其中設備第一和無借款­是兩大支柱。豐

田曾於1949年爆發­危機,銀行拒絕放貸,石田

堅持建立自己的保護城­堡,積累內部儲備,以對所需的機器進行投­資,而不必依賴第三方。這項政策仍被繼承,導致豐田的未分配利潤­太多,甚至被稱為「豐田銀行」。

企業經營環境極其複雜,經常超出自身的控制範­圍。面對無數的危機和無法­預料的麻煩,公司須盡最大努力求取­長期生存。從這個意義來說,石田退三座右銘「天助自助者」,也應該被所有尋求長壽­的公司管理者,銘記在心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