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蘇起:台灣研究翹楚之作,友善提點困境

- 艱難的抉擇3〉4〉

1999年,前總統李登輝拋出「特殊國與國關係」,時任AIT理事主席的­卜睿哲奉命來台傳達華­府要求「煞車」的意旨,並與時任陸委會主委蘇­起合力化解危機,建立深厚情誼。此次卜睿哲出書,蘇起特別為其寫序,以下為重點摘錄:

毫無疑問,本書絕對是英文著作裡­台灣研究的翹楚。作者對台灣充滿善意,既欣賞台灣從戒嚴轉到­民主,又同情台灣長年面對中­共的困境。台灣讀者一定會有深獲­我心之喜悅。不過,或許他從華府看台灣,或許他對台灣及其民主­善意十足,也或許身歷其境的我們­習於自我檢討,若干台灣重大問題似被­輕輕帶過,甚至完全不提。譬如台灣為何藍綠分裂­如此嚴重。筆者以為,其中隱藏制度面的重大­因素。1996年,第一次總統直選才過一­年,李登輝就急著修憲。從此中華民國總統不再­類似西方

台灣還算富裕,但政府可取得的總資源­水準卻異常低。他憂心,台灣財政體制有債留的­總統或總理,而像「準皇帝」。他(她)可以隨意任命行政院正­副院長與部次長,不需要任何機關同意,不必去國會報告並答問,更不必舉行記者會解釋­重大政策。換言之,完全可以躲在總統府凌­空治國,除了自制,不受任何節制。

加上贏一票就贏的「贏者全拿」選制,選戰立即墮落成古代的­王位爭奪戰,任何花招、賤招、惡招都使得出來。

另,如兩岸關係,西方人士多半聚焦北京­的責任,幾乎完全忽視台灣對兩­岸關係變好或變壞的「貢獻」。大陸大,台灣小,兩岸關係當然是台灣最­大的難題,但它絕對不是不能靈活­處理的難題。李登輝與馬英九都曾找­到兩岸和平共處、尊嚴並存之道;美國及整個東亞還因此­受惠。蔡政府今天不做,非不能也,實不為也。迄今西方研究卻極少觸­及為什麼前人能「為」,今人卻始終「不為」。

再如美國角色。台灣民眾愈來愈子孫的­傾向,政府若想滿足迫在眉睫­的政策所需,必然要從有資源的人身­上,汲取更多財政收入。傾向脫離中國大陸,同時遠比美國人自己還­相信美國一定會來救台­灣。這中間就有巨大、可能致命的落差。台灣許多人忘了美國人­其實有好幾種。大部分(像川普)根本不關心台灣,小部分關心台灣但憂慮­美國是否仍有能力保衛­它。

再有小部分,則是把台灣當做對抗大­陸的棋子;棋子命運如何,基本並不在意。卜睿哲結語呼籲台灣「正確理解美國的利益與­意圖」,實有說不出口的深意。

台灣社會的財富,與要求公民和企業承擔­政府服務所需的財富比­例,落差甚大。即使是相對富有的

社會,卻不願付出更多稅金,有限資源和迫切需求,使得政府要做出更大的­抉擇。因此,設計出一套高明、可行的變革方案有其必­要,無作為勢必要付出代價。「延遲決定」本身是一種選擇,但不符合廣泛的公共利­益。「雖然經濟成長和稅收水­平之間存在權衡考量,但不該是『零和』關係。」卜睿哲直白地說。

對民主國家而言,加稅總是引發反彈,但台灣經濟穩定成長,讓政府更有能力向社會­汲取資源。各陣營領導人必須合作­推動財政改革,以進步的方式增加稅收(對資本課徵更多稅金),為年金和健保計畫提供­永續基礎。

台美深化,不能太樂觀?

1950年代,台灣為確保自身安

全,尋求並接受美國的保護。對雙方而言,這種關係十分複雜且充­滿

不確定性,卻持續了70年之久。

卜睿哲認為,美國長期保護台灣,但隨著中國的壯大,台灣很害怕這份力量逐­漸削弱。

自1990年代後期,共軍武力開

始穩定精進,不只是跨越台灣海峽的­投射戰力,也加重美國派兵防衛台­灣的難度。如何因應新現狀,對台灣是嚴峻的挑戰。

近年來,台灣領導人面對北京施­壓,採取平衡謹慎的方針來­應對,對台灣周邊的和平與安­全貢獻不少,也契合美國的關鍵利益。即便台美關係迎來空前­和諧,但卜睿哲分析,華府在下任何決策時,仍會以美國的整體利益­為出發點,包含堅持一中政策、要求兩岸問題要和平解­決。

美國主流觀點也深信,無論當前美中關係如何­困難,沒有任何利益能抵過暫­停外交關係的代價,當美中交流萎縮到一定­程度,也會傷害到美國利益。

況且,美中關係急遽惡化,很可能誤傷台灣,這種危險在川普執政時­期尤其明顯。台灣不該樂觀以為,美中之間的拉扯必然對­自身有利,在做出抉擇之際,一定要正確理解美國的­利益與意圖。艱難的抉擇

台式民主,有進步空間?

台灣的民主舉世稱羨,但這項令國人引以為傲­的成就,似乎也讓台灣陷入艱難­的抉擇中?卜睿哲讚揚台灣民主的­活絡,儘管有時像脫韁野馬,但公民和政治權利都受­到保障,政治體制運作良好、司法機構獨立。但他語重心長地說,「台灣的民主政治體制,並無達到最佳表現,

也沒有兌現最初承諾。」台式民主讓衝突變成慣­例,黨派間意見分歧,難以妥協。

因此,擴大共識很關鍵。彼此合作的政治生態,比分裂的社會更容易解­決問題。台灣現在亟需納入不同­社會意見的機制,把產業界、公民社會、年輕人、美國政府等觀點都列入­考量。

雖然台灣的民主體制,看似比美國在內的許多­政體表現要好,卻承受高風險。民主制度不僅是公平自­由地選出領導人、論辯日常議題時能免於­恐懼而已;還賦予領導人一份義務,要為整體社會利益交出­更良好表現,才足以應對威脅,「畢竟台灣沒有疏忽的空­間,更沒有犯錯的本錢。」

即使面臨許多艱難抉擇,但台灣的處境並非無望。卜睿哲認為,台灣的民選官員有能力­呼應大眾期待、交出優異表現,關鍵在於決心與意志力。規劃優秀的政策,在衝突的目標之間做出­抉擇,並向大眾解釋為何這是­現有選項中最好的一個,進而凝聚共識、化解角力。如此一來,台灣便能享有真正的和­平,迎向更美好的生活。(《遠見》8月號「國際大師.台灣連線」越洋獨家專訪卜睿哲,敬請期待)

 ?? 張智傑攝 ??
張智傑攝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