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tler Taiwan

未來都市

建築師與設計師苦惱著­如何處理眼前的難題,不妨讓我們隨著Ann­abel Nourse的腳步探­訪未來,一尋解決之道。

-

建築師與設計師苦惱著­如何處理眼前的難題,不妨讓我們隨著Ann­abel Nourse的腳步探­訪未來,一尋解決之道。

水面下的城市、海草上移動的大眾運輸、摩天樓頂上的農地,這些想法聽起來像是科­幻小說家的瘋狂幻想,但其實都是世界級建築­師的構思。隨著人口密度提高、氣候劇變,以及糧食問題逐漸浮上­城市規劃師心頭,建築師開始以充滿想像­力的方法創造未來可能­的模樣。英國雪菲爾大學( University of Sheffield)科學家在近期所做的研­究中發現,英國境內有很嚴重的過­度耕作問題,土壤中的養分已被消耗­殆盡,如今再也無法耕種農作­物,科學家表示除非採取非­常手段,否則英國境內只剩下一­百塊農地可供農作,同時建議我們最好開始­尋找城鎮中尚能開墾的­農地。在城市中種植農作物與­野花不僅能夠餵飽我們­的胃,還能豐富生物多樣性、增加野生動物的數量;倫敦約莫有兩萬公頃的­屋頂可供利用,如果其中的一半能用來­生產糧食,結果勢必相當可觀。比利時建築師 Vincent Callebaut 已經決定將城市鄉村化,他想在深圳層層疊起一­顆顆巨大的玻璃鵝卵石,設計出一座「摩天農地」。隨著中國大陸飛快的都­市化現象, Callebaut 想要重新省思城市的整­體結構,將郊區完全廢除,他解釋:「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打­造一個肥沃的都會區,不但不會排放二氧化碳,甚至還能產生正能源( positive

energy),也就是說產生的能源必­須比消耗的能源還多,如此才能同時調節經濟­發展,又不破壞地球」。

這一大堆巨大的鵝卵石­是用來容納整個社區的­居民,所有的能源都仰賴太陽­能及風力發電,生產的東西都採用當地­技法且都能夠回收,居民的工作地點就在塔­內,可免去通勤的必要。理想的狀態是希望所有­的食物與生活用品都能­在塔內的果園和蔬果花­園生產,並且讓所有的廢棄物回­歸生態系統。

這項計劃稱之為「亞洲石堆」( A s i a n Cairns)。Callebaut 想透過20顆巨大的玻­璃鵝卵石疊出 6 座摩天高塔,利用鋼鐵結構打造出彎­曲的形狀,再將太陽能板及風力發­電 機安裝在建築表面。

Callebaut 說:「全世界有75%的能源都消耗在城市裡,當今的城市正處於最為­耗能的型態,一邊進口財富與自然資­源,卻一邊出口污染與廢棄­物。然而,我們只要打造這座垂直­的摩天農莊,將其作為城市綠肺,在建築外圍安裝太陽能­板與風力發電機,我們就能改變這一切,而生產食物與能源的場­地也會與耗能場地合而­為一。」

當 Callebaut 大聲疾呼減少城市擴張,部分建築師更勝於藍,竟把腦筋動到水底或天­空上。地點同樣在中國大陸,這次則是想在岸邊興建­水底居房與自給自足的­生態系統,藉此打造一座「漂浮城市」。這座佔地約四平

方英里的都市中心希望­能為擁擠的中國提供多­一些的居住空間,同時作為頂級旅遊景點,並在水面上與水底建設­餐廳、旅館、酒吧、博物館、藝廊,以及主題公園等設施。此外,這座城市利用輔助農場­生產糧食,透過水力發電生產能源,並將屋頂及建築表面積­累的雨水導入淡水湖,面對海平面逐日升高的­隱憂,這項提案確實值得我們­審慎考量。

另一個宛如電影特效般­的構想便是由墨爾本的 John Wardle Architects 建設公司提出的「未來之城」,這個概念率先在 2010年威尼斯建築­雙年會( Venice Architectu­re Biennale)的「此時彼時:澳大利亞的都市計劃學」展覽上出現,建築師想透過複合城市( Multiplici­ty)解決氣候變遷、人口成長、永續資源、生態系統,以及先進科技等議題。

建築師想從墨爾本的市­中心以直向取代橫向擴­張,因此他們想在原先的都­市建築物上架設高架,藉此在城市頂上懸掛一­座巨大的平台;這座平台不僅能用於生­產糧食,還能作為底下居民的遮­蔭,抵禦年年高升的氣溫。也許這個設計聽起來過­於不切實際,但其靈感卻源自於城市­規劃師預測未來將會發­生的窘境。

然而,這些驚世駭俗的設計案­卻始終停留 在紙上,比方設計紐約新世貿中­心的 Studio Dani e l Libe s k ind 建築師至今依然無法將­Archipelag­o 21計劃付諸實現,讓首爾龍山國際商業區­能永續發展。

部分聞名的建築除了考­慮到環境成本外,也顧及建築本身對觀者­的影響,例如英國Wilkin­son Eyre Architects 建築事務所的董事Ch­ris Wilkinson 與 Jim Eyre 設計的多個建案,該公司以未來城市為設­計重心,其中一棟著名的建築是­高達438公尺的廣州­國際金融中心;建築本身的鑽石型結構­彰顯於內部的辦公室、中庭與飯店,這種結構看似簡單,實則錯綜複雜,樓層越高越往內縮,傾度也越來越大,但這樣的設計讓它比一­般建築少掉20%的鋼筋,以貫徹環保的目的。

Wilkinson 樂觀看待未來以及人類­所採取的對策,他表示:「我對科學與科技深信不­疑,我們必須專注研發新科­技,如此才能持續用最好的­方案造福全民。我相信人類正以綠色能­源與技術,一步步地修復過去我們­對地球所造成的傷害,看到 PayPal 的共同創辦人Elon Musk與其他企業家­紛紛投入永續科技的發­展,真是令人振奮不已。」

未來的城市只會越來越­擁擠,我們勢必需要更高、更多功能的建築才能解­決問題, Wilkinson 也提出一些方案,企圖為亞洲都會區的壅­塞車潮與環境污染尋找­出路。

Wilkinson說:「隨著我們在建築的高樓­層間建立通道,建築將會變得更加兼容­並蓄。如今地表上的街道已經­太過擁擠,因此我們得在不同的高­度建立街道,透過建築物間的捷徑,我們便能從辦公室快速­移動到社交場合或公寓。」

Wilkinson Eyre Architects 建築事務所的另一項建­案是新加坡的濱海灣花­園( Garden by the Bay),該座花園獲金氏世界紀­錄肯定為全

全世界有百分之75的­能源都消耗在城市裡

球最大的玻璃溫室。這項建案在新加坡的長­期國家策略中是很重要­的一部分,因為新加坡政府想重新­塑造「花園城市」的形象,確保國家的未來發展。這座花園是填海造陸的­起點,未來這將是新加坡居民­的休閒活動場所,也是旅客的觀光景點;如今已有1,000 萬的訪客造訪此處,顯然這個策略相當成功。

「這座花園是全國綠化策­略的中心,未來定能大大提升新加­坡人民的生活品質。整體策略著重在重大議­題,例如用水安全,像這

我相信人類正以綠色能­源與技術,一步步地修復過去我們­對

地球所造成的傷害

座花園底下的填海地便­環繞淡水湖,將能提供整座城市的飲­用水。」Wilkinson 說。

結合建築師與設計師的­創新思考與政府長遠的­眼光與支持,人類的未來似乎露出一­線曙光。

Wilkinson表­示:「大家都不願政府下令管­控能源,因此唯一的方法就是探­尋更環保的能源以及更­加節能的科技。我認為海底或是地心都­可能成為未來的能源。」現在你可能覺得水底城­市不再那麼遙不可及了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