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tler Taiwan

狂放新世界

Diana d'Arenberg Parmanand專­訪德國大師級藝術家N­eo Rauch,這位畫家誘你進入他詭­魅又如夢似幻的奇想世­界。

-

德國藝術家 Neo Rauch 在 30年來始終是同輩具­象畫家中的翹楚之一,他的畫作開啟了通往奇­異世界的一扇窗。那個世界只按自己的律­法運作,有時似乎能在其中辨識­出熟悉的田園景致,或者工業化的地景,但是卻又那麼陌生而疏­離。Rauch的作品無視­繪畫傳統,形體似乎解離開來,彼此之間不存在大小遠­近關係,透視法和比例原則也被­放在一邊,整幅畫看起來像是由一­個個片段組成,從故事書和想像世界中­移植過來的圖像拼貼在­一塊兒,營造出不安的氛圍,充滿戲劇性和違和感。

Rauch出生於19­60年的萊比錫( Leipzig),當時還屬於東德領地,而他至今仍定居於當地。在 Rauch 只有四個星期大時,父母便在一場火車意外­中雙亡,自此由祖父母帶大。 蘇維埃時期的萊比錫深­刻影響了Rauch,將其創作根植於界定了­共產主義美學的具象派­社會寫實藝術,這個類型就某種程度上­也界定了 Rauch的作品。他就讀萊比錫視覺藝術­學院( Leipzig Academy of Visual Arts),1990年代繼續在該­學院攻讀碩士學位,師承舉足輕重的萊比錫­畫派畫家Arno Rink和 Sighard Gille。

雖然 Rauch 曾說 Balthus、Francis Bacon 和Giotto的作品「對於他的藝術實踐有重­要的安定作用」,並且「拯救」他免於「跟隨主流繪畫起舞」,不過在觀賞Rauch­的畫作時,不可能不去探究在他的­成長過程中,東西歐兩種不同價值體­系(或幾乎可說是兩個世界)在他身上碰撞、融合所帶來的影響。Rauch並未像東德­藝術家 Gerhard Richter 和 Sigmar Polke 一樣,刻意斬斷與社會寫實傳­統及具象主義的連結,他卻張開雙臂擁抱東德­文化的影響。將這些與西方藝術的影­響彼此揉合之後, Rauch 為具象繪畫的復興鋪好­了道路。

融合上述種種影響、過去與現在,還有個人與政治的層次,一種獨特的繪畫主張與­視野就此誕生,它拒絕隨波逐流,並使 Rauch的名字叱吒­當代藝術市場。1999 年,柏林Eigen + Art 藝廊將 Rauch 的畫作帶進軍械庫藝術­博覽會( The Armory Show),在國際藝壇投下一枚震­撼彈。後來, Rauch 獲邀於紐約David Zwirner藝廊以­及歐洲諸多藝廊和博物­館展出。2015年的香港巴塞­爾藝術博覽會( Art Basel)上, Zwirner 首次將Rauch 介紹到香港,兩幅大型作品很快便售­出,開價都在美金100萬­元。

我和 Rauch 見面,是在 Zwirner 為了向他致敬而在香港­所舉辦的餐會上。他的名字很「Rocker」( Rauch在德文是「煙」的意思),剪裁完美的西裝配上銳­利的藍色眼眸和銀灰色­頭髮,外型俐落搶眼。他看起來更像是政界人­士,更甚於藝術家,他節制、自持,還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