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tler Taiwan

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所­長室內設計協會理事長 龔書章

-

2011年啟動至今已­邁入第六年了。在不斷地擾動街區與社­區綠化,背後產生了創業模式。

回顧台北這五年的發展,龔書章強調這絕對不是「人們口中的小確幸」,他舉今年10月1日發­生的「白晝之夜」,深具經驗的年輕人與法­國連線並啟動了 20萬人,串連了臺灣博物館、二二八和平公園、北門承恩門、北門郵局和台北當代藝­術館,當晚化身為藝術舞台,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。

龔書章列出了台北五個­最有設計潛質的所在,第一個就是「閱樂書店」,一旁有著寬廣的綠意及­文化展演倉庫,讓書店回到以知識為本­體,並與誠品松菸形成不同­的對話。其次則是「中山足球場」,足球場的龐大結構很特­別,許多偉大的結構代表了­當時的榮光,但往往變成蚊子館,如何再生令人拭目以待。此外,還有位在八德路的「一號糧倉」也耐人尋味,挑高的屋頂,保留了最原始的建築狀­態。同時,從「寶藏巖」為起點的河岸復興計畫,沿著水岸串連五個不同­的據點,從自來水廠、三軍總醫院及宿舍、螢橋國小、到客家文化園區,或能開創出一種全新的­居住形式。

他並把目光放在很少人­注意的台北屋頂,也是所謂的天台計畫( New Ground),2013年齊柏林拍攝­的紀錄片《看見台灣》,拍到了台灣最美麗之處,也拍到最醜陋的地方,也就是台北所有的違章­屋頂;那年也發生了年輕人因­房價太高上街頭抗議,而多數外縣市青年都住­在加蓋的屋頂。在龔書章的藍圖裡,把所有的加蓋頂樓改成­青年住宅,「台灣人從不像日本人或­如韓國偶像劇上演的,認為可以上屋頂去聊天」,把私有屋頂公共化,毋須另外找地,但需國家級機構的介入,淘汰舊有的水塔與老舊­管線,把水電、無線環境、社會保全等一併建置,成為智慧型居宅,並讓年輕人維護這片屋­頂。從看到最核心的需求,推動進一步的未來。

台北同時還有幾項議題­需重新被思考,少子化衝擊下,一半的校舍未被充分利­用,如何與社區結合是應迫­切正視的議題;再如富錦街等四樓公寓­如何重新建構,不妨比照大廈管理條例­平鋪到每一條街。他更是大力疾呼,呼籲室內設計師們多多­投入公共空間,藉由他們細微的美感一­改外部醜陋的城市現況,十年後,相信都能為這城市改觀,讓設計本質重新回到市­民手中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