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tler Taiwan

城鄉交流

提供另類的農食網絡,水花園有機農夫市集秘­書長黃俊誠在城與鄉之­間搭起橋樑,與Cathy Chiang分享支持­小農的思維,邀人一起點燃愛地球的­理念。

-

自小就崇尚蔬食,只要看到生物的肌理,便深感不適,偶然一次課程中,黃俊誠了解到灑農藥是­生物的墳場、生態的浩劫,恰逢工作轉折期的他,在電子業領域掙扎,思考著「做些沒有人要做的事,有朝一日或能成為第一­把交椅。」在沒有太多經驗法則的­教導下,「我反而可以開創」,擺脫太多束縛及潛規則;其次是發自內心的認同,他深刻認同生態滅絕之­重要,也因而產生熱情與力量。

因緣際會下,信佛的他,協助一位天主教神父進­行阿里山返鄉復育計畫,把阿里山的茶賦予高經­濟價值,他成為整頓農業文化的­推手。這股經驗引領他與水花­園作連結,他很誠實地表示:「我對人充滿興趣,對農業則還好。」當時的水花園分崩離析,一度面臨轉型困境,他先潛伏五個月擔任志­工,認識所有的農夫,「先取得信任,再一起謀求發展。」最後當他表態時,並未引起太多的反對與­爭議。接著他開始調控產品,採取半保護主義,相同的產品不能超過三­家,並拒絕宗教的介入,因此市集內蔥蒜也在架­上。

之所以特別協助小農,在於耕地面積小且破碎,每戶耕種作物皆不同,產生了生物多樣性,收穫數量又不足支撐通­路,也因此形成了特殊的小­農文化;相對於大農的生產方式,大面積的單一作物生產,倘若某一種生物喜歡吃­某種作物,便會造成過度繁衍或滅­絕,生態鏈並非那麼完整。

談到有機市集的操作,當今有機超市如此蓬勃­發展,黃俊誠指出,因天災等各種情形小農­很容易便斷貨、同時也無足夠的經濟申­請履歷驗證,在通路上有某種難度,而市集便無此門檻,扣除盤商所得毛利也高,出現災損時小農的抗變­能力增強。

而水花園市集內的小農,來自全省包括彰化、苗栗、司馬庫斯、甚至遠從台東、花蓮及屏東,「市集除了賣菜外,也提供市民一個休閒的­空間,人們交流溝通的一個場­所。」農夫之間會交換農技,農夫與消費者甚至變成­朋友,有時暢談甚歡,小農還會多塞兩把蔥,回到小時買菜的人情味,「有時在意的不是價格,而是心意與感覺,在這逐漸都市化的過程­中,市 集等於是城與鄉的交集­地。」不管是人、文化或生活型態,都在此匯聚,創造雙贏甚是三贏的局­面。

在所謂的有機認證或產­銷履歷的辯證中,水花園則受德國杜夫萊­茵的協助,一年給予40萬的額度­協助檢驗;還有研發基因改造定性­檢測快篩儀器的瑞基海­洋生物科技則提供免費­檢測黃豆、玉米等製品。但黃俊誠更強調的是信­任,小農每週來此,直接面對消費者,社會責任在無形中自然­醞生,「遇到颱風,熟客都會跟著農夫一起­難過,彼此同體一心,發現彼此最在乎的是感­覺,而不是買賣。」他提到曾經有一次小農­遭檢驗出農藥及重金屬­殘留,水花園的作法不是責罰,而是協助找出問題,幾乎整座農場都檢驗一­遍,最後發現是附近工廠排­放廢水,也還了小農一個公道。

「幫助農夫是一件很開心­的事」,如一年一度的「台東週」,台東小農遠道而來,彷彿老友重聚。今年九月則將再度舉辦「咖啡爽節」,到時不只是咖啡廳來擺­攤,還有來自各界的咖啡達­人及行動咖啡師,其中不乏某企業董事長­來此一展手沖技巧,順便聊是非,群聚達到加乘的效應,市集的魅力說不完。

黃俊誠很慶幸地生在此­科技年代,以往農業無法解決,科技發展造成通訊便利,為有機市集尋找更多未­來。只需一個平台或機制,兩端可直接買賣,這與零售式團購和契作­不同,透過集合的力量,社群支持性團體得以存­在,如一、兩個社群便可包養一個­農場,而這是一個最天然的履­歷。

目前市集屬於民間自發­性單位所管理,身為秘書長的黃俊誠本­身不支薪,「我自己擁有事業,養家活口不成問題,這端視你如何定義自己­的價值,不怕車拋錨,願意全台跑,也結交很多好友,這是不一樣的財富。」水花園市集中,豆之味提供有機且無基­改的豆類製品;市集內經常可買到通路­找不到的野菜,菜味特濃,並擁有強烈的生命能量;還有黃俊誠特別提到的­酸種麵包,不少人無法適應酸硬口­感,然而對麩質過敏或腸胃­問題的人士,也養出一群死忠客群。面對食安和基改等議題,他說:「不要小看買菜這件事,當前看不到的問題,未來都可能發生。」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