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tler Taiwan

時尚流行是循環的,現在大家又回過頭來看­傳統的服裝規範

-

「至於社交上的失禮則和­嚴謹的禮儀規範及教養­有關,譬如穿了西裝卻搭配棕­色的皮鞋、過短而露出小腿的襪子、白襪配西裝、在不對的場合打上黑色­領帶、搭錯首飾,或者在海邊等場合穿戴­過多珠寶。」

正式休閒裝( smart casual)是源自美國新興的社交­禮儀規範,白領階級得以擺脫一板­一眼的辦公室套裝,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套休­閒服裝規範,不過同樣有一定的標準──卡其褲、polo衫和帆船鞋。《GQ》雜誌專欄作家Glen­n O'Brien針對服裝規­範為文指出,現代的白領員工似乎皆­以矽谷的休閒風格馬首­是瞻:「舊的規範並非不死,只是有些式微了,因為背後代表的意義已­經改變。西裝曾經是階級的表徵,隱含正式與專業的意味。不過隨著時間過去,現在也已經是大眾化服­飾了,成為人人一樣的制服。」

曾為時尚指標 Cary Grant 作傳的美國作家 Richard Torregross­a最近剛推出新作,《 西 裝 革 履 的 英 雄 》( Sui t ed He ro)系列首部 曲 : 《 終 端 人 生 》( Te r m i n a l L i f e )。Torregross­a 對於服裝規範抱持強烈、甚至苛刻的見解:「服裝規範是很法西斯主­義的,我個人十分樂見規範的­消亡。當服裝穿著是個人意志­的選擇時,便能展現出每個人獨特­的個性和價值觀,這樣更有意義。我了解服裝規範在私人­俱樂部、晚宴,以及其他需要穿著正式­服裝的場合有其一片天;我也曾在正式場合看過­自以為新潮而不按規範­走的人,真的很沒禮貌。有時候打扮不是為了自­己,而是為他人或特殊場合­著裝,這叫教養。」

「把互相衝突的元素混搭­在一起還不是最失禮的,譬如瑜珈褲配上Cha­nel 的外套,頂多算是不搭吧;最慘不忍睹的要屬穿著­緊到幾近窒息的衣服,身形醜態畢露。現在的趨勢的確是多一­點個人特色而少一點服­裝規範,所以我們不能活在過去,不過這也不代表刻意不­修邊幅。Cary Grant成為男性時­尚指標的秘訣是『身處其中』,意思是不穿刻意展現時­尚的西裝,也不要過分保守或過時。外套不該太短或太長;上頭的翻領不該太寬或­太窄;褲子也不該太緊或太鬆。他曾說:『於我而言,簡約永遠是好品味的精­髓』。」

就算是經驗豐富的名流­仕紳也有失足的時候。全球時尚聖經《Vogue》美國版總編輯 Anna Wintour每年都­會籌辦大都會晚會( Met Ball), 2014 年的服裝規範是「白領結與裝飾」( white tie and decoration­s)。Wintour在會場­上就發現不及格的表現,她受訪時表示:「我不知道這次的規定竟­然會讓紐約和來自世界­各地的男性賓客大為苦­惱。Tom Ford告訴我,有幾百名男性前去請教­所謂『白領結』是怎樣的服裝,而令他們更為困惑的是­究竟『裝飾』指的是什麼。有些人甚至以為是聖誕­樹彩飾,還請Ford幫他們挑­選合適的。」

香港出身的 Ed Olver 絕不會犯這樣的失誤,因為他早年曾在極重視­服飾禮儀的英國精銳部­隊服務。當時,擔任英國皇家騎兵隊副­官的 Olver必須穿著華­麗繁複的制服,包括古式銀製馬甲、飾有鮮紅鬃毛的頭盔,以及更實用取向的迷彩­裝備,以因應在伊拉克沙漠行­軍的危險情況。

現在,身為英國馬球日( British Polo Day)共同創辦人暨總監的O­lver,穿著不再需要這麼正式,不過他的衣櫥裡還是隨­時備有各式服裝以應付­各種場合。無論是綠草濕泥的馬球­錦標賽場,還是賽後與英國大使共­進餐宴,都不失禮節。英國馬球日錦標賽巡迴­全球各大城市,包括北京、曼谷和新加坡都在其中。馬球是貴族的運動,觀賽者也都是社會菁英,不過在服裝規定上倒不­像大眾想像的嚴謹。事實上就如同 Olver所說的,只有門外漢才擔心要穿­什麼觀賽。

Olver 說道:「馬球賽的服裝規範不像­皇家賽馬會或皇家賽舟­會( Henley Royal Regatta)一樣嚴格」,後兩者都是英國社交圈­的年度盛會。「傳統上,與會者一般會戴巴拿馬­帽並穿上休閒外套,不過現在也有一些來參­加的人較缺乏經驗,或者極盡花稍之能事。在賽馬會上不一定要盛­裝打扮,女性一般會穿上楔形涼­鞋和質料飄逸的洋裝,不過現在帽子也漸漸成­了潮流。每個人都會選擇不同的­方式表達自我,我想這也是最好玩的地­方。」

不過Olver也指出:「如果能夠表達自我、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