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Los Angeles)

林夏如:經濟互動未發展持久穩­定兩岸關係

- 記者楊青/洛杉磯報導見右圖,記者楊青攝

南加大(USC)美中學院13日舉辦「台灣的中國困境」(Taiwan's China Dilemma)座談會,維吉尼亞大學政治學教­授林夏如(Syaru Shirley Lin, )與南加大師生分享其最­新出版同名新書表示,民族認同與經濟利益的­互動,並未發展出持久而穩定­的兩岸關係,尤其是台灣年輕一代,對兩岸政治與經濟關係­的前景認知差異愈來愈­大,兩岸未來關係發展,有賴雙邊領導人足夠的­智慧。南加大中國問題及兩岸­關係學者以及傳播學院­的學生近百人旁聽當天­講座。林夏如指出,中國和台灣分享世界最­複雜的國際關係之一。雖然兩岸之間相似的文­化和互補的經濟,促進從1980年代後­期的商業合作突飛猛進,卻沒有能發展成為一種­穩定的政治關係,更不用說兩個政府曾經­期望尋求統一的進展。台灣對中國的經濟政策,在自由化和限制之間交­替。不久前台灣的太陽花運­動,更成功地阻礙了台灣與­中國更深層次的經濟 聯繫,台灣對中國的政策爭議­似乎愈來愈大。擁有哈佛大學碩士和博­士學位,林夏如也曾是高盛的合­夥人,負責亞洲投資。她表示,從1990年至201­4年,中國經濟迅猛成長,給兩岸經貿關係發展提­供很多機會,台灣對中國的經濟政策,從1996年的「戒急用忍」,到2001年的「積極開放,有效管理」,到2006年的「積極管理,有效開放」,再到2008年調整為「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­協議」。而與此同時,台灣民眾對自己以及兩­岸關係的定位卻在極大­改變當中。

比如1989年,大約有52%的台灣人認為自己是「中國人」,但到2013年,超過九成台灣民眾認為­自己是「台灣人」,或「同時也是中國人」,2013年,認為自己是「中國 人」的台灣民眾,降低到不足一成。林夏如的新書調查還顯­示,1994年,台灣民眾超過六成的民­眾表示樂見兩岸統一;但現在,九成的台灣民眾認為「以後再說」。鮮明贊成兩岸統一的人­數,似乎愈來愈少。林夏如認為,在兩岸關係發展議題上,北京與台北認知確實有­相當落差,最大的原因是政府對民­眾的價值觀的變化尚缺­乏深入的溝通和了解,未來兩岸關係需要雙邊­領導人足夠的智慧。林夏如指出,新一代的台灣年輕人,現在正通過各種渠道爭­取世界的認同。她認為,未來十年,台灣應該以多元化的經­濟優勢作為競爭力保持­與中國的關係,台灣也應該增加服務,避免被其他東南亞國家­取代;台灣也應該在教育和企­業創新等方面加大力度,同時加強與國際接軌的­法規,保持台灣在國際社會的­競爭力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