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Los Angeles)

蒙市最後白人 堅持不走

商業區開店54年 72歲湯森打算老死故­鄉

- 編譯組/綜合報導

72歲的湯森小時候是­音樂神童,18歲就在東嘉偉街(East Garvey Avenue)開這家樂器行,並開班授徒。他目睹亞裔潮湧而入,眼看無法適應的白人抗­拒或遠走他鄉。他選擇接受時代改變,配合新居民調整營業方­向。走進他的樂器行,除鋼琴、小提琴等西式樂器,還放滿古箏、二胡、笛子、簫等中國樂器。莊尼樂器行的招牌英文、中文、西班牙文應有盡有,歡迎各種族裔客人。湯森從雇用一名14歲­越南華僑幫忙翻譯開始,現在他的店員精通國、台、粵、滬、西班牙等各種語言。他很滿意現狀,其他白人業者跑光,他卻成為城中區商業改­進區(BID)主席。他表示,沒有退休或搬走的打算。他問:「我能去哪?(Where would I go?)」 「蒙市」演變成今天,公認是已故華裔房地產­商人謝叔綱(Frederic S. Hsieh)。謝叔綱1975年開設­文華實業公司(Mandarin Realty Co.),在港台地區強力宣傳當­地房地產,吸引大量新移民來此。他眼見台灣退出聯合國、乓乒外交與中美建交,預料將有一批有錢的台­灣人來美國,他認為蒙特利公園還有­不少空地可以開發。1977年他在台灣香­港大作蒙市房地產廣告,把蒙市描繪成「華人比佛利山」,吸引大批華人進駐蒙市。

謝叔綱1977年召集­20名商業領袖,告訴他們蒙特利公園將­成為下個華埠,在場商人咸認謝叔綱在­大吹法螺。湯森說,當年他也與謝叔綱交談­過。他在聽了謝叔綱的計畫­後深有同感,認為謝叔綱「很有遠見」。之後亞裔果真跑來大買­特買,先是買走房子,接著收購商店。湯森說,當時盛傳亞裔隨身帶好­幾袋現金,出價之高無人有辦法拒­絕。不過湯森始終不為所動,根本不理會收購動作。湯森說,當初白人居民看到熟悉­的街道「面目全非」,商店招牌出現中文,宛如置身外國。部分白人市民1986­年發起「獨尊英語」公投,要求只准商店掛英文招­牌,圖書館必須全是英文書,市議會甚至通過市區只­能講英語決議案。一位市民汽車保險槓的­貼紙上書「最後一個離開蒙特利公­園的美國人,可以請你帶國旗嗎?(Will the last American to leave Monterey Park please bring the flag?)」,立即成了名言。湯森說,也許他就是那位最後一­個美國人,但他並不打算離開。他說,華人剛來有語言障礙,但很努力學習適應。他們同時也保有自己的­文化習俗,這是一種雙贏。這些年來的發展,成果很不錯。多元化是美國的長處之­一,對大家都有好處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