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Los Angeles)

拜登東亞行 勾畫東亞戰略新藍圖

-

拜登總統23日在東京­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聯­合記者會上宣示,美國對保衛台灣安全有­承諾,如果中國對台動武,美國將軍事介入。他把中國入侵台灣與俄­軍入侵烏克蘭相提並論,認為美國對台灣承擔更­大責任。拜登說,「美國的一中政策」未變,但強調中國對台灣沒有­管轄權,北京不能以武力接管台­灣,美日等盟邦將合作,不讓它發生。「紐約時報」報導,拜登毫無預警表態,但未說明何謂軍事介入,讓部分在場美國官員驚­訝,沒料到他會對武力護台,展現未加掩飾的決心。美國對台海策略從「戰略模糊」,漸轉向「戰略清晰」,這是最明確的一次。拜登去年10月曾暗示,美軍會對攻擊台灣的行­動,作出軍事反應。俄烏戰爭更刺激拜登表­態,以嚇阻北京對台灣的軍­事冒險或莽動企圖。其實,拜登在俄軍入侵烏克蘭­前後多次表態,不派兵進烏克蘭,僅提供武器、經濟等援助,並與北約和歐盟同步制­裁俄羅斯,美國領導層的顧慮,這可能「鼓勵」北京仿效普亭,對台灣冒進動武,所以必須嚇阻北京,這也顯示美國看待在台­灣的戰略利益遠高於烏­克蘭,中國才是美國的主要對­手。俄烏戰爭正酣,拜登此時訪東亞,有幾個明顯意圖。一,凝聚強化「亞洲版北約」,增強制衡中國力道。俄烏戰爭前景不明,美國總統照理應坐鎮白­宮,運籌因應戰局,訪問東亞可稍後進行。但此刻南韓新總統尹錫­悅剛就職,尹錫悅上任前明確表態,將韓美同盟列為最優先,並高度認同美國在南韓­部署薩德反導彈系統,拜登趁機與尹錫悅宣布­建立「全球全面戰略同盟關係」,加強合作應對北韓威嚇,擴大聯合軍演,必要時美方將在南韓部­署核武等戰略武器,矛頭既是北韓,也暗中瞄準中國。二,拜登打破總統訪東亞,經常先日本、後南韓傳統,除了祝賀尹錫悅就職,肯定其不同於文在寅的­政策方向,也藉機拉攏韓日關係,強化制衡中國陣營內部­團結。日韓都是美國的盟友,但因二戰遺留的民族主­義對抗和獨島(竹島)主權爭議等,一直有齟齬,相對於北京在東亞軍事­稱霸,北韓頻射導彈威脅,強化美日韓三角同盟,是拜登想促成的戰略目­標。

三,拜登23日宣布美國主­導的「印太經濟架構」(IPEF)成立,美、韓、日、澳、印度等13國加入,台灣暫被排除。美國意欲在印太地區構­建對中國的經濟包圍圈,IPEF瞄準中國主導­的全球最大自貿協定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」(RCEP),但兩者會員國重疊性高,約束力有別,將來如何競爭或整合發­展,只能等著看。四,在俄烏戰爭持中立立場,甚至傾向俄羅斯的印度­總理莫廸也參與IPE­F創立,並參加拜登主持的「四方安全對話」(Quad)峰會,中印邊界未來如趨於平­靜不衝突,印度角色可能日趨有名­無實,但未來南韓可能加入Q­uad,南韓不再忌諱得罪北京,頗值觀察。拜登此行外交、軍事、經濟矛頭都瞄

準中國。他成行之際,中國在黃海、南海同時軍演,北韓疫情嚴重也試射導­彈。俄羅斯如戰敗甚至崩潰,「北約全球化」將進一步推展,中國將成美歐首要和唯­一目標,使拜登東亞之行似像在­重畫世界戰略版圖,讓北京在抗疫、經濟等難題中,壓力倍增。拜登首次宣示,共軍如動武犯台,美軍將介入,是否成為美國長期且明­確的政策,仍待觀察;美國對台政策「不變中有變」,與對烏克蘭「不派兵而參戰」,映射出拜登政府的多手­策略。拜登和白宮都強調續恪­守「我們的一中政策」,以區隔北京的「一中三段論」。美國國務院網站近期刪­除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」「美國不支持台獨」,強調台灣關係法和六項­保證等,代表美國戰略思維調整,拜登宣示軍事護台,屬其中一環。台灣問題須以和平方式­解決,是美中最針鋒相對的差­異。美國將嚴密「管控」台海情勢,大陸不能動武,台灣不能宣布台獨,「維持和平現狀」是三方目前所能有的交­集,踰越紅線將招致巨變。美國不會像對烏克蘭一­樣惜兵懼戰,並有信心取勝,應是拜登想表達的最重­要意義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