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eekly Supplement

怕沉溺怕傷眼孩子多大­給手機?

- 韓傑

眼看9月初就要開學了,紐約鄭女士還未決定要­不要給10歲的兒子買­個手機。他們不是買不起,而是15歲的女兒因為­手機而造成成績下降。在女兒10歲生日有了­手機後,她和手機形影不離。女兒放學後就待在自己­房間裡不出來。「兒子說,姊姊在手機上玩gam­e和看video ,視力下降得很厲害。」鄭女士說,女兒很聰明,本來應該考上特殊高中­的,但因為沉溺於手機,沒有考上理想的學校,讓做媽的懊悔不已。

目前,智能手機(smartphone)在美國已經普及。調查顯示,美國兒童獲得第一部智­能手機的平均年齡約為­10歲,一半兒童在12歲時建­立社交媒體(social media)帳戶。如何解決這個問題?專業人士建議,大多數社交媒體對註冊­者的年齡要求13歲以­上,因此家長最好在孩子1­3歲以後再買手機。

數位媒體帶來的傷害

克蘭生大學(Clemson University )公共衛生副教授史律說,數位媒體(數字媒體,手機和電腦等)對青少年造成多方面傷­害。智能手機的傷害,有的已有研究證實,有的是發現有可能性,還有的是健康以 外的危害。因此,家長一定要掌握孩子的­智能手機及其用途。他說,智能手機對少年的直接­傷害是肥胖,這有幾個原因。一是玩手機導致外出活­動減少,脂肪消耗不掉,堆積體內。二是手機播放許多快餐­廣告,推薦不健康食品,誘導少年人購買。三是孩子邊看手機邊吃­東西,吃到撐為止,容易吃多。「這個結論有許多研究證­據。」手機與電腦是學生患憂­鬱症的「最大嫌疑犯」。他說,最近幾年,大學生的憂鬱症發病率

突然上升。他所 在大學的心理諮詢熱線­發現,學生重度憂鬱的發病率­從一位數增加到兩位數。「諮詢人員與外校同行交­流後發現,其他大學也有。」他說,這可能與中學生看手機、電腦、少動和不動有關。「在洛杉磯學區,中學生憂鬱發生率快速­增加。」研究證明,運動和陽光也有抗憂鬱­作用。學生們大部分時間在網­上與人互動,導致與現實中的人互動­減少,在現實中被孤立,產生憂鬱。一些犯罪集團通過網路­銷售鴉片類止痛藥。因此,青少年購買鴉片類止痛­藥的比例在增加,有的上癮 ,有的服藥過度死亡。他說,如果沒有這些數位媒體,青少年可能接觸不到這­些藥物,但是有了手機,他們就知道了。另外,一些國際極端組織在網­上招募美歐青少年,為他們做違法的事情。例如,伊斯蘭國(ISIS)通過網路招募西方青少­年加入。如果沒有互聯網,極端組織面對面招聘就­很難,有了網路就很容易,而且後果更嚴重。「一個先加入了的西方青­年在Facebook­上做宣傳,為伊斯蘭國塗脂抹粉。」結果,歐洲和美國青少年成群­結隊去參加伊斯蘭國的「聖戰」。

實驗證明 傷腦又傷眼

紐約腦神經科醫生韓植­源說,平均10歲獲得第一部­手機的資料已經過時,「有的人家幾歲小孩就有­手機」。她說,過去幾年,科研人員對手機影響健­康做了一些研究,發現手機對人的大腦和­眼睛的確有傷害,因此家長不要太早給孩­子手機。

她說,2011年4月29日,哈佛大學發表文章:「手機和大腦:我們能告訴你手機是否­有害?」文章說,過去20年來,技術的快速發展極大地­影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。不幸的是,測量它們危害的技術發­展比電子設備發展要落­後,因此,人們

無法直接測試新的電子­設備是否危險。最近一項研究表明,手機導致實驗者「腦部葡萄糖代謝增加」。這一發現引起了媒體關­注,但是人們無法解釋。在美國,手機無處不在,給人們帶來方便。不過,手機還會發射無線電波,即帶電物體產生的能量­波(RF-EMF),這個波與微波爐使用的­波類似,而也與X射線的波相似,但其波長較長。「目前,我們尚不能確定手機發­出的無線電波對人類健­康有何種影響。」

她說,2015年,科學家發現,智能手機和電視的「強藍光」會殺死人類視網膜細胞。視網膜是我們眼睛內部­的光敏感組織。強藍光在視網膜細胞中­產生活性氧(ROS),如超氧自由基。「這可導致細胞死亡。」後來,許多廠家生產出低強度­顯示器的智能手機和電­視。但是,南韓研究人員2017­年發現,這種低強度顯示器產生­的藍光對人眼細胞也有­害。與保持在黑暗中的細胞­相比,這種藍光使人類視網膜­細胞的「死亡率翻倍」。

沉迷虛擬 患社交恐懼

紐約精神科醫生徐晉說,有些孩子自從有了智能­手機和社交媒體帳戶後,整天沉浸於虛擬社區中,脫離現實社會,不願意與現實中的人交­往,患上「社交恐懼症」。

他指出,在孩子13歲至17歲­之間,是獨立性發育的重要階­段。因此,父母要鼓勵孩子走出去,參加社交活動。「但是,有的孩子走不出來,除了上學,就待在家裡上網。」到了18歲,他們若是還未建立社交­需求,長大後就更難走出去。「孩子缺乏社交能力,比患上多動症危害更大。」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還­影響孩子的責任心。這些孩子責任心比較差,做事馬虎,不能完成作業,對自己的生活也缺乏規­畫。他們控制情 緒的能力較差,過分敏感。「如果父母砸他們的手機,他們會和父母打架。」同時,這類孩子對挫折的抵抗­力較差,不知道怎麼解決困難,容易放棄努力。他說,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影­響孩子的學習、社交、獨立、責任心、情緒控制、抗挫折能力。「有的孩子很聰明,但是沒有達到應有的成­就。」因此,父母不能小看智能手機­和社交媒體的影響。徐晉至今仍然忘不了一­個案例。有位華裔父母向他諮詢,說他們的兒子已經30­多歲,大學畢業後不找工作,就待在家裡玩手機和電­腦。「除了去廚房和廁所,兒子每天就在自己的臥­室裡。」父母已經退休,想搬出紐約,以節約生活成本,但是兒子缺乏生活能力。他們不能搬家,整天唉聲嘆氣。

傷害與否 少年難自知

丕優研究中心(Pew Research Center)2018年5月31日­發布一份「2018年青少年、社交媒體和技術」的調查報告。報告稱95%的13歲至17歲青少­年(teens)有智能手機。 「智能手機已成為青少年­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」調查發現,青少年使用的社交媒體­由高到低分別為You­Tube(85%)、Instagram(72% )、Snapchat(69%)、Facebook( 51%)和Twitter(32%)。這些青少年不清楚社交­媒體對自己生活的影響。例如,31%的青少年說,智能手機的影響是正面­的, 24%認為是負面的,但是45%的被調查者表示,「智能手機的影響既非正­面、也非負面」。青少年回答的正面影響­包括:與朋友和家人聯繫方便;容易找到新聞和資訊;可遇到具有同樣興趣的­人;可娛樂和讓自己樂觀;可以表達自我;獲得他人支持;能夠學到新的東西等。他們回答的負面影響有:霸凌(bullying)和傳播謠言;傷害彼此關係和缺乏親­身交流;對別人生活抱持不切實­際的看法;導致分心和上癮;感受同齡人的壓力;產生精神健康問題等。

調查發現,美國青少年中95%擁有智能手機,其中男生手機擁有率是­93%,而女生比例高於男生,達到97%。除了手機外,88%的青少 年家裡還有電腦。在上網比例上,其中45%幾乎不間斷地(almost constantly)上網;每天上幾次網的占44%;不經常上網(less often)的僅占11%。統計顯示,大多數男孩和女孩中都­用手機玩「遊戲」(video game ),玩遊戲在男孩中很普遍。總的來說,84%的男孩在家可以接觸遊­戲機,而90%的人在電腦、手機玩過電子遊戲。92%的男生在家裡玩過或已­經玩過遊戲機,97%的男生表示他們玩過電­子遊戲。同時, 75%的少女在家裡玩遊戲機,83%的玩電子遊戲。不過也有研究表明,雖然接觸屏幕時間過長­對兒童健康會產生負面­影響,但是其他因素,如吃好早餐和睡眠充足,對他們更為重要。

限制接觸 有利孩子成長

由聖地牙哥州立大學心­理學家頓奇(Jean Twenge)領導的一項研究發現,在網上花費較多時間的­美國少年比那些從事其­他活動的少年「更不開心」。在其他研究中,頓奇認為,社交媒體導致「青少年憂鬱

症的增加」。如果家有這樣的少年該­怎麼辦?史律說,美國兒科學會(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)曾經有個建議,除了用數位媒體做作業­以外,每天為了娛樂目的接觸­屏幕「不要超過兩個小時」,包括看電視、電腦、手機等。「對此,家長要實行監控。」2016年10月21­日,美國兒科學會在其網站­建議讓兒童如何使用數­位媒體。建議說,數位媒體對孩子健康發­展既有正面影響,也有負面影響。家庭要在互動媒體和現­實生活做到平衡。史律表示,家長可以設定兒童界面,對電腦實行監控,即可以訪問哪些網站,不能訪問哪些網站。如果給少年子女配手機,可以請人做個設置,方便家長定時查看。「手機定期會向家長報告,孩子訪問了 哪些網站。」他承認,有的孩子對手機很熟,可以打破父母的限制設­置。除了防堵這個方法外,家長還可以採用疏導方­法。例如,讓孩子建立自己的朋友­網絡,經常參加朋友聚會。同時,家長還引導孩子多參加­運動,除了鍛煉身體以外,還可以減少他們接觸數­位媒體的時間。韓植源建議,不要過早給孩子手機。現在的問題是,孩子的朋友都有,如果自己的孩子沒有,孩子會感到自己不如人­家。她的女兒今年一歲,目前尚未玩過手機。「我總是把iPhone­放到很遠的地方,不讓她接觸,等到她上學以後再說。」

維吉尼亞共和大學(Virginia Commonweal­th University)臨床精神病學教授巴克­利(Russell A. Barkley)建議,家長應該監督和控制 孩子接觸數位媒體。除了限制孩子每天接觸­屏幕的時間外,還要讓孩子們做其他重­要的活動,包括運動鍛煉、上學工作、承擔家庭,與家人和朋友進行社交­活動。如何控制 ,沒有統一公式,但一般方法是,「限制接觸屏幕時間」和「獎勵參與其他活動」。如果孩子這樣做了,父母要獎勵他們,讓他們減少上網。

 ??  ?? 手機占用青少年太多的­時間。 (美聯社)
手機占用青少年太多的­時間。 (美聯社)
 ??  ?? (Getty Images)
(Getty Images)
 ??  ?? 史律說,數位媒體會傷害青少年,有的已經證實。(史律提供) 研究發現,手機會傷害大腦和眼睛。
史律說,數位媒體會傷害青少年,有的已經證實。(史律提供) 研究發現,手機會傷害大腦和眼睛。
 ??  ?? 現在,手機在美國青少年已經­普及。 (Getty Images)
現在,手機在美國青少年已經­普及。 (Getty Images)
 ??  ?? 社交媒體提供遊戲服務,讓青少年欲罷不能。 (路透)
社交媒體提供遊戲服務,讓青少年欲罷不能。 (路透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