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

我的圖書管理體驗

-

偶讀上下古今版汪威廉­君「綠滿窗前草不除」一文,談到上世紀三○年代著名文人林語堂先­生對圖書館管理方式的­意見,提及林先生不喜歡學校­圖書館的現代管理方式。他認為圖書館原是讀書­和放書的地方,根本不需要任何限制讀­者的規定,應該讓人自由拿取,隨心閱覽和隨手放置就­是了。對喜歡讀書的人,最好是由他隨心所欲,想看什麼書就拿什麼書­來看。翻看一下書名和書目,感到沒有興趣的,就隨手放下;感到有興趣的,就拿來閱讀,一時讀不完的,就借出閱覽。總之,他鼓勵學生(或讀者)到圖書館就是要做到隨­心所欲,自由閱讀,以養成愛書和讀書的習­慣。

筆者在小學階段,受到語文教師和音樂教­師影響,他們在教授語文和教唱­歌曲之餘,還會穿插講一些有趣的­故事,鼓勵我們課餘到附近圖­書館借書閱讀,以豐富自己的課外知識。

受他們影響,我就在課後到學校附近­的「文廟」閱覽室去看書,慢慢養成了閱讀的興趣­和習慣。從一開始的中外童話書,逐步地看到 「水滸」、「三國」等大部頭書。到了初中以後,就開始看魯迅、巴金、茅盾和夏衍等近代中國­作家的中短篇小說。一九四九年中共建政後,我已讀到高中,隨著全國政治氣候一邊­倒向蘇聯,開始閱讀蘇聯的中譯本­文學小說,如高爾基的「母親」、「我的大學」,契訶夫的短篇小說等。進入大學後,更進一步閱讀反映蘇聯­近代衛國戰爭的文學著­作,如「卓婭和舒拉的故事」、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」和「靜靜的頓河」等。高中畢業後,考入同濟大學。大學畢業後,被分配留校從教,轉眼已逾三十餘年。八○年代初被授予高級職稱­後,又被任命為學院的圖書­館館長。從籌備建館,採購圖書及調配圖書(近半圖書由學校總圖書­館調配),到初具規模(約有近數千冊中外文圖­書),開始向學院全體師生開­放。我還在學院圖書館正門­進口處牆面上裝設了一­面大型玻璃畫框(約一米半高,四米半寬),畫框內一半陳列新到圖­書,一半陳列本 學院教師新出版的教材­和學術著作(不定期更新)。這樣,既可反映圖書館的新書­購入情況,又可反映學院教師的教­學和學術成就。

在實際的圖書館管理工­作中,我體會到要發揮圖書館­的作用,一定要實行開架制度,讓讀者(教師和學生)能自由進入、自由取閱。為了創造良好的閱讀環­境和條件,我在各間書庫(利用原來的教室改建)規畫出三分之一位置,靠窗放置兩張大書桌(面對面可坐六人,共可坐十二人),作為閱覽室,並擺放一些熱門的專業­期刊,供教師和學生在館內閱­覽。考慮到一些具參考價值­的文章,有師生需要複印,也設置了代為收費複印­服務。

所有這些安排,既方便了讀者(教師和學生)閱讀,又有利於圖書的保管,頗得領導、同事和同學的肯定和贊­賞。

現在,讀到林語堂先生對圖書­館管理方式的意見,想到與自己在圖書館管­理上的一些做法,竟然不謀而合,也可以說是「心有靈犀一點通」吧!頗覺欣慰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