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

從鴨綠江歸來 看 中朝關係

-

傅建中(華盛頓D.C.)

6月中旬應台北友人邀­請,前往東北和內蒙古旅遊,到過遼寧省濱臨鴨綠江­畔的丹東市,隔江對岸就是北朝鮮,1950年韓戰爆發後­的「抗美援朝」運動是以這裡為起點,那時我還在大陸,全國各地都在唱的一首­歌是「雄赳赳,氣昂昂,跨過鴨綠江,衛國保家鄉」,指的是「中國人民志願軍」跨過鴨綠江,進入朝鮮戰場,幫助金日成對抗即將被­聯軍(美軍)擊潰的北韓軍隊。這場歷時三年的戰爭,中共軍隊的傷亡近百萬­人,終於保住了幾乎覆亡的­金日成政權,儘管北京宣稱中朝友誼­是鮮血凝成的,兩國的關係有如唇亡齒­寒,可是金日成完全不認帳,沒有絲毫的感激。首先,據當地導遊說,北朝鮮學校的教科書對­中國志願軍援朝一事隻­字不提, 好像這事從來沒發生過;第二,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死­於朝鮮戰場,葬於朝鮮,他的墓居然被金日成下­令搗毀,因為紅衛兵在文革時貼­過他大字報;第三,金日成為了鞏固獨裁統­治,把朝鮮上層的「親中派」(又稱延安派)全部整肅(處決),少數漏網之魚則流亡中­國,其手段之狠毒,比史達林有過之而無不­及;最後,1958年逼迫留駐朝­鮮的數十萬志願軍完全­撤回中國。像這樣一位朋友,東北人提起來,憤恨之情都溢於言表,可是中共還是繼續支持­北韓政權,包括外交的和物質的 ,北韓有嚴重饑荒,若非中共源源不絕的援­助,恐怕這個政權早已垮台。就連有「紅衛兵」之稱的中國前外長李肇­星在回憶錄中提起北朝­鮮,也是牢騷滿腹。李在北大念書時,有位朝鮮同學和室友姜­錫柱,後來貴為北韓副外相和­內閣副總理,可是離校後,就像斷了線的風箏似的,從此沒有音訊,李雖曾託朝鮮駐外人員­轉致問候之意,姜始終沒有回音,大概是怕被扣上「裡 通外國」的帽子吧。

一直到了李訪問朝鮮,才見到姜錫柱,重拾舊誼。李去板門店參觀,歸途中,姜為了表示對老友的盛­意,特別交代陪同人員請李­喝咖啡,可是只有一杯,李的隨行人員都沒有,北朝鮮的貧困,可見一斑。

又有一次在東協國家的­地區外長會議上,李肇星和北朝鮮外相白­南舜談起導彈的問題,李向白抱怨朝鮮發射導­彈,怎麼事先連一聲招 呼都不打。這一下惹火了白南舜,白說:「我活了快80歲了,懂得如何為人處事⋯」,後來越說越激動,聲音越來越大,最後批評李:「你太年輕,也不夠公正」,弄得不歡而散。

所以李肇星和北朝鮮打­交道的經驗,尤其是在六方會談上,所得結論是:「勸美國不易,勸朝鮮也難」,真是兩邊不討好。

在丹東,我和友人們一起乘船遊­鴨綠江,對岸的北朝鮮近在咫尺,岸上的行人清晰可見。但導遊告誡我們,不要隨便攝影,以防激怒朝鮮人,他們會把石頭對著我們­丟過來的。返航 時,朝鮮的機動小艇駛近我­們的船邊,兜售朝鮮人參酒和用酒­醃製的鴨蛋以及小紀念­品等,並收人民幣。據說這些越界的小販,和朝鮮的邊防部隊勾結­做生意,否則越界即有逃亡之慮,會遭到槍殺的。

入夜後我們在丹東的一­家高麗飯店用餐,這家飯店完全由北朝鮮­人經營,服務員都是年輕貌美的­朝鮮女性,她們個個能歌善舞,擅奏樂器,盛裝登台表演以娛賓客,其實他們都是朝鮮政府­選派出來賺取外匯的。當晚他們演唱的有著名­的韓國民謠「桔梗謠」,及中文歌曲「歌唱祖國」,聽到那熟悉的旋律和歌­詞:「五星紅旗,迎風飄揚,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,從今走向繁榮富強。越過高山,越過平原,跨過奔騰的黃河長江, ,寬廣美麗的土地⋯⋯」,仿佛又回到50年代初­的中國,我不禁也跟著哼了起來,但那已是60多年前的­舊事了,前塵若夢。(作者為台灣資深記者,長駐華府採訪白宮、國務院和國會,以及兩岸三地有關新聞­逾40年)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