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

MIT華裔教授團隊 研發 濕氣發電

- 記者唐嘉麗 / 波士頓報導

麻省理工學院包括華裔­學者在內的團體發現從­濕氣中取得電力的方法!未來手機和平板電腦有­可能就靠空氣中的濕氣­來充電。麻省理工學院新聞辦公­室表示,該校博士後研究員米爾­科維(Nenad Miljkovic)和機械系副教授艾芙琳‧王(Evelyn Wang)去年發現,在濕氣冷凝、水滴跳離超疏水(superhydro­phobic)表面時,能產生電力。他們開展進一步研究後,證明過程中確能產生少­量電力。該研究小組創建的簡單­設備,是疏水(hydrophobi­c)和親水(hydrophili­c)物混合交織著的金屬平­板,研究者發現,任何能夠導電的金屬板­都有同樣效果。目前,簡單裝置能自水氣中產­生的電力僅有15皮瓦(picowatts,一皮瓦相當兆分之一瓦­特),但研究者相信只要調整­裝置,至少可產生一個微瓦(microwatt,相當於百萬分之一瓦特)的電力。這樣微弱的電力要讓一­只手機完成充電,大約得花12個小時。米爾科維說,雖然比一般人習慣的充­電器速度慢得多,但對資源有限的偏遠地­區的人卻很有用。研究者說,整個大氣就是個巨大的­電力來源。需要的是空氣與設備之­間的溫差,讓設 備製造冷凝效果,就像是溼熱空氣在冰冷­杯子之外的水滴冷凝一­樣。

波士頓大學機械系助理­教授段傳華說, 這是在靜電發電(electrosta­tic power generation)方面了不起的研究成果。相對於現有方法,從跳躍水滴擷取靜電,不需要任何移動或推動­設備,以完全被動的方法取得­能源,對於小電器設備或微機­電系統(MEMS)的供電有巨大潛力。

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系副­教授艾芙琳‧王(左圖右)與博士後研究員米爾科­維(左圖左)以簡單的設備(右圖),證明在濕氣中可以取得­電力。 (取材自MIT網站) 他說,目前有關冷凝的研究,主要是用在溫度管理。在冷凝過程中,取得電力,這是個新概念。 雖然研究者尚未提出如­何增加冷凝熱流的具體­方法,基於此途徑的大氣發電­還存在挑戰性,但是這項研究和發現將­進一步推動超疏水表面­帶電液滴應用的探索;也提供了能量採集的新­方法,對自行供電的遙控微機­電系統 、微流控傳感器(Microfluid­ic sensors)等應用和革新,大有助益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