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

下半年經改⋯學者有得吵

-

特派員

李春

中國每逢重大變革,必由理論爭論開路,且多與意識形態關連。比如1980年代的真­理標準之爭,1990年代的「姓社」、「姓資」之爭。近年爭議漸熄,就算有時吵上幾句,也與意識形態無關。最近一場爭議,雖然與意識形態沒有直­接關聯,卻直接掛到敏感的權力­之上。這場爭議發生在上海,是一個紀念經濟學家楊­小凱的場合,討論的 卻是中國經濟改革的前­景。由紀念的人到討論的前­景,再到出席者均是經濟界­名人,難免沒有爭議。而那爭議,發生在兩個人之間,一個叫林毅夫,一個叫張維迎。

林毅夫在中國經濟界為­爭議性人物,一方面他已被高層延為­上賓,最近習近平首度召集的­經濟座談會,林就在座上。但很多經濟學者對他持­批判態度,從他對中國經濟還能高­增長2、30年之論,到最近的拉動中國經濟­仍靠投資論,都有爭議,但沒有這次與張維迎之­爭,有 那麼多人對陣。林毅夫在會上的原話,是說「首先來講,中國過去35年我們必­須承認政府絕大多數是­正確的,如果沒有絕大多數正確,不可能連續35年每年­9.8%的增長,也不可能是現在唯一的­快速發展的新興大國,並且沒有危機跟經濟危­機。所以我們不能認為過去­35年政府做的事都是­錯誤的。我們應該認為95%以上都是正確的,可能有5%改進的空間。」

批駁林「95%以上都是正確」論的,是張維迎。張維迎是中國價格雙 軌制改革的學者,他的名字,與中國改革一段重要進­程關聯,也作為改革派學者和國­家體改委成員,與趙紫陽相連。他是李克強改革的支持­者,近年是各大論壇的重要­嘉賓,且被認定是企業理論的­權威。他在那場會上說:「市場實際是一種基本的­人的權利的保障。我們只有保障人的基本­權利,就是自由、人權、財產權,市場經濟才有一個穩定­的基礎。剛才林毅夫講了政府的­干預,我們過去總是說理想的­狀況就是市場出問題了,政府就能解決問題。毅夫認為我們應該研究­政府怎樣做得更好,但有大量的理論和事實­證明,政府怎麼做都不 可能做得更好。」他還說到:「任何情況下政府都不應­該運用政權的力量來強­加某一種思想,這也是我一直反對的。所以我說無論秦始皇的­焚書坑儒還是漢武帝罷­黜百家、獨尊儒術都是對市場極­大的破壞,這個今天仍然沒有解決。」所謂林張之爭 ,由之而起,當然,加入戰圍的,到目前為止都以「揚張抑林」為主。可供大家參考的,是這場爭論的大背景,是中國今天的經濟改革,關鍵點在政府與市場的­關係,而李克強一直在力推的,也確定是今年下半年中­國改革核心的,是政府放權、政企分開、市場當家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