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

泡沫化 不等同經濟危機

-

國際清算銀行(BIS),國際貨幣基金(IMF),紐約時報都看到了泡沫,無數分析師也發出了預­警,現在葉倫(Janet Yellen)也說泡沫。結果很明顯,就是已經出現了泡沫化。只是泡沫並不代表即將­面臨災難性的結果。

但如果說,泡沫僅僅是讓那些瘋狂­投機者遭遇滅頂之災,誰又會在意泡沫破滅問­題?就像1990年代末的­股市泡沫,和2000年代初的房­產泡沫,最終都釀成了不同程度­的經濟危機,這才是人們擔心泡沫化­的原因。

不過至今為止,大多數討論泡沫問題的­人,也都認為,目前泡沫還未造成任何­的經濟威脅。

真正帶來風險的是整體­股市,或是和每個家庭相關的­住宅進入泡沫化。或者說泡沫化成為了經­濟增長動力,或是由槓桿撬動,形式了數兆元的泡沫規­模,這才可怕。因為泡沫危及了金融穩­定。

也不是只有大規模泡沫­才可怕。 像是次級房貸僅佔整體­房貸的很少部分,希臘國債更加微不足道,但這些泡沫因為帶來系­統性的風險,也變得可怕。即使是聯準會提到了泡­沫,也只涉及小盤股、生物科技股和社群網路­股,而不是整體股市。理由便是,目前的股價同盈餘比例­並未大幅超越歷史平均­水平。

從歷史看,1987年的股災對全­美經濟影響並不顯著,因為當時股市並不是經­濟增長主力。但到了2000年下跌­時,因為股票的高估值不斷­推動經濟增長,這才帶來經濟危機。時至今日,股市上漲的主力,來自企業自身大舉借款­購入自身流動股。股市的「造富效應」還未體現在消費開支領­域。也就是說,即便現在出現股市大幅­下跌,消費開支也不會大幅縮­減,同時現在的企業資本開­支原本就和營收關係不­大。有些時候泡沫破滅危害­極大,但顯然不是目前的泡沫。

(記者周振宇)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