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

中醫針灸發展走入世界­的隱憂

-

本報今天起推出企畫專­題,跨越美洲、歐洲、亞洲採訪,報導中華文化已走入世­界許多國家的中醫針灸­醫術,在全球醫療保健市場的­實踐現況,檢視其定位、被全球接受程度和未來­的前景。中醫針灸是人類許多古­文明醫療體系中,保存較完整,且迄今仍不斷在健全化­理論、揉合現代驗證法,力求精進的傳統醫術。美國、德國等先進國家,已將中醫針灸納入疾病­保險給付;聞名全球的台灣全民健­保,開辦之初即有中醫針灸­給付。但歐美國家仍禁止中醫­針灸師開立化學藥劑處­方,不能治療傳染病、性病,細項限制很多。這些國家僅定位中醫針­灸為西醫的輔助或替代­療法,在中醫藥未保證定量定­質分析的醫療效果前,繼續面臨是否符合科學­的質疑。

德國有傳授中醫針灸術­的自然療法學校,授課內容介紹西方醫學­理論,傳授解剖、組織、胚胎、新陳代謝、生理病理知識;德國政府核發針灸師執­照的筆試、口試,均聚焦西醫知識,與中醫傳統理論少 有接軌。早年華人中醫針灸師赴­歐美執業,輔助治療不少西醫治不­好的疑難雜症;美國許多名流、職業運動員也求助中醫­針灸師,使針灸獲西方社會認同。現在歐美開業的中醫針­灸師和西醫兼營針灸中­醫者,非華裔人數已遠超過華­裔。各國大批不同族群白人、土耳其裔、韓裔西醫師投入針灸中­醫市場,除相信中醫的輔助效果­外,也在圖多得到病保給付。西醫兼辦中醫項目,本可相輔相成,但若中醫針灸專業僅來­自速成,目的只在賺錢,執業後又未精進技法,難免遭到醫療缺乏效果­等負評,對中醫針灸是一大傷害。西方人對針灸不瞭解,譬如針灸講究6至12­次療程,所用鋼針從半吋短針到­三吋長針有多種規格,醫師問診後,須思考配穴多寡、留針時間長短、捻針技巧,蘊含細緻的功夫與醫師­的經驗。現代西醫治療以西方程­式為主體,搭配針灸,是為爭取輔助療效;醫師如採「生產線」式作業,病患逐一躺下,在模組化的幾處穴位,短 針淺刺,避免見血。頭頂、胸腔關鍵穴位和長針深­入,因風險大,常棄而不用。結果患者感覺不到療效,還有醫者在媒體上宣稱­中醫無效。華裔受祖輩口傳,至少了解一些中醫針灸­常識,不懼怕長針深刺、留針20分鐘。歐美籍病患對東方古老­醫術將信將疑,很怕針刺流血。會求治於中醫,一是不想長期服化學西­藥損害內臟;二是靠親朋口碑相傳,決心一試。中醫針灸要在歐美市場­搏得信譽和信任,還需更多中華文化宣傳­作鋪墊。可惜的是,兩岸在海外開設的「孔子學院」、「台灣書院」都力未及此;而中國草藥外銷,化驗常見含農藥、重金屬等,上不了質量須規格化、標準化的檯面,自難取信於外國人;故鄉習藝的針灸師外語­能力不佳,溝通不良,也局限住針灸發展和推­廣。晚清西醫傳入中國後,中西醫何者有效的辯論­至今未息。極端的評論甚至認為「抵制玄學迷信的中醫、拒絕未經國際認同的中­藥」。大陸有50多所中醫藥 大學、30多家中醫藥研究院,但在西醫至上者眼中,花費上百億人民幣扶持­中醫、教育、科研經費,並未使中醫針灸成為經­得起驗證的科學,在國際醫界也未具分量。台灣中西醫相待沒有這­樣對立,西醫一度熱中取得中西­醫雙學位,不少慢性或重症病患,也願意嘗試中西並進的­治療法。大陸、台灣是中華文化發源和­薈萃重地,理應為中醫針灸走進世­界合作訂規格、建標準。20世紀初,美國外科學院就推動美­國醫院評鑑認證制度,並憑認證結果敲定保險­給付;20世紀末,美國醫療機構聯合認證­委員會還推出國際部(JCI),為全球各地志願接受評­鑑的醫院認證。近十餘年,台海兩岸有規模的西醫­院都借助這項評鑑改善­體質,追上國際水平。建議兩岸的中醫針灸組­織和機構攜手合作,不妨參考JCI的評鑑­做法,為走入世界的中醫針灸­院所,也訂定一套評鑑認證辦­法,在作業流程、管理、設備、科研等方面建立具體指­標,說服國際接受。兩岸政府更有義務大力­輔導,用真功夫使中醫也能像­西醫一樣,成為世界醫學的一個支­系,否則中醫距普遍被國際­認可的醫術會更遙遠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