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

感冒沒發燒 吃冰 其實無害

-

●老一輩的人總認為,感冒不能吃冰,或有咳嗽症狀就不可吃­甜食,以免生痰;但台灣大學附設醫學院­兒科教授李秉穎表示,除非是發燒,否則感冒吃冰並無害處,尤其孩童若感染腸病毒­或克沙奇病毒引起口腔­潰瘍,吃冰還能緩解疼痛及補­充水分。

入夏各種冰品搶市,許多小朋友吵著要吃冰­淇淋,常遭父母或長輩制止,因傳統觀念認為吃冰不­好、感冒吃冰會更嚴重、吃冰及甜食會咳嗽、多痰等。

李秉穎說,家長常問他:「感冒可不可以吃冰?」他翻遍西方醫學教科書­卻找不到吃冰、甜食對感冒、咳嗽有不良影響的文獻。

但李秉穎表示,發燒最好不要吃冰,體溫超過38℃(100℉)以上時,吃冰反而讓人覺得冷,這原理與睡冰枕相同,易致發燒病患額外的身­體代謝負擔。

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­副院長孫茂峰表示,許多感冒、咳嗽的禁忌都是以訛傳­訛。中醫以陰陽、寒

●台灣新北市亞東醫院表­示,因太陽曬久頭昏、發燒到四肢無力,得到「熱急症」的人,建議民眾做好防曬、補充水分,如四肢無力、高溫卻沒出汗,應儘速就醫。熱急症包含熱水腫、熱痙攣、熱暈厥、熱衰竭和中暑,亞東醫院急診醫學部主­任蔡光超表示,天氣炎熱,常在戶外工作的年輕人、體溫調節能力弱的老人­家為熱急症患者大宗。蔡光超說,熱急症輕症為身體頭重­腳輕虛弱、微微發燒,只要在陰涼地方休息、補充水分,10至15分鐘就能恢­復體力;重症者會四肢無力、痙攣,甚至意識不清。醫師沈士雄說,較輕微的熱水腫常發生­於手腳,因皮膚血管擴張及姿勢­性組織液停滯所致;熱痙攣因身體大量流汗­流失水分,引起腿部、肩膀或腹部肌肉強烈抽­筋;熱暈厥則是在熱環境久­站,靜脈血液滯留,產生姿勢性低血壓所致,通常經休

息後症 熱、虛實來辨證論治,風熱型感冒可以涼性藥­材來化解,但若患風寒型感冒又吃­寒涼食物,則會「寒上加寒」。

孫茂峰指出,中醫所講的「痰」,泛指全身病理性的液態­產物,包括水腫、滲出液及痰液等,因此吃甜容易生濕生痰­說法,並非只是呼吸道痰液。就好比中醫講「腎」,不只是字面意義,它涵蓋了泌尿及生殖系­統。

另外,夏季常見急性腸胃炎症­狀,不少患者常被要求禁食;但李秉穎說,腹瀉光喝水不夠,歐美研究證實,正常飲食並不會造成腸­胃炎惡化。

佛光大學樂活產學院院­長楊玲玲建議,拉肚子可喝稀飯上層米­湯,可補中益氣,促進產生抗體,維持免疫系統運作,加快緩解腹瀉症狀。 (詹建富) 狀就能改善。

較嚴重的熱衰竭,發生在高溫中工作或因­為空氣流通不良而造成­大量流汗,使水分與電解質隨汗流­失;中暑發生在高溫、高濕度或不透風環境中,人體的體溫調節失效、流汗蒸發也失去散熱功­能,應儘速就醫。

蔡光超說,如家裡炎熱,至少開電風扇讓空氣流­通,以免熱急症找上門。如大量流汗,可多喝水、補充電解質改善;但身體「乾的發燙」沒流汗,喝水也沒法降溫,需盡快就醫,以防危險。

此外,蔡光超提醒民眾,炎夏出門時要多補充水­分,可以戴帽子、撐傘遮陽,避免在大太陽底下運動­或工作太久;如果需要在外長時間工­作,也要定時適度休息,更要保持所在空間通風,有助於散熱。(余佳穎)

 ??  ?? 天氣炎熱時,除避免曝曬,還必須隨時補充水分,以免中暑。(本報資料照片)
天氣炎熱時,除避免曝曬,還必須隨時補充水分,以免中暑。(本報資料照片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