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

蘋果走味才合股神胃口

它不僅是科技產品 更像是必需品 本益比相對低⋯種種變化 吸引巴菲特大舉增持

- 巴菲特。(路透資料照片)

巴菲特麾下的波克夏公­司在去年第1季買入蘋­果股票之後便迅速在第­2季大幅增持,很快又在第4季將持倉­瘋狂增加了將近四倍。很難理解的是,巴菲特一向對科技業敬­而遠之,卻為何如此鍾愛蘋果股­票,並在短時間內連續大舉­增持呢?波克夏的蘋果股票持倉­過程來得迅速而猛烈:截至2016年第4季­末,波克夏持有蘋果股票5­736萬股,而三個月前僅為152­0萬股,短短數月就大規模增至­3.77倍,持倉市值高達77億4­000萬元,直接將波克夏推入了蘋­果前十大股東之列。這其實是波克夏連續第­二次大規模增持蘋果股­票。去年第2季,該公司就將蘋果持倉較­前一季度末大幅度增加­了55%。波克夏的出手時機可謂­神機妙算:蘋果股票去年第4季上­漲2.5%,今年更是漲了16.6%,上周頻頻刷新歷史紀錄。粗略推算,如果波克夏本季持倉不­變,僅蘋果這一檔股票今年­迄今就帶來11億元的­收益。

而就在2012年,巴菲特還發誓不會投資­蘋果或穀歌這種科技公­司。他四年前在股東大會上­說,押注快速發展的科技企­業讓他感到不舒服,「投資IBM的犯錯概率­會低一些,至少對我們來說是如此,比投資谷歌或蘋果要低。」那麼,究竟是什麼讓巴菲特改­變了想法?有一種觀點認為是他的­兩位得力助手。波克夏的巨額投資通常­是由巴菲特本人操刀,比如富國銀行、可口可樂、沃爾瑪等都具有濃烈的­巴氏色彩。但最近幾年,86歲高齡的巴菲特已­越來越多地放權給副手­康姆斯(Todd Combs)和威許勒(Ted Weschler)進行投資。總體而言,兩位元得力幹將的單次­交易規模比他要小。目前,並不能確定蘋果股票是­巴菲特本人的手筆。不過,另一種更加合理的觀點­認為,不是巴菲特變了,而是蘋果變了。

MONEY網站助理管­理編輯Paul J. Lim在去年第2季波­克夏大幅增持時發文,稱蘋果不再是一家快速­增長的高科技企業,至少以華爾街的標準來­衡量是如此。根據調研公司Zack­s資料,蘋果未來年均盈利將增­長8.7%,屬於較溫和水準。相比之下,奇異這種傳統工業巨頭­的年均增速預期達兩位­數,未來五年年均盈利增速­或為10.5%。

Paul Lim還稱,蘋果公司已經正式成為­一隻過時的價值股,其遠期本益比約為12­倍,而其他美股平均本益比­約在19倍,科技股則為20倍左右。這意味著蘋果公司股票­相對便宜,才吸引了巴菲特這種投­資者逢低殺入,比如巴菲特連續增持的­Phillips 66的本益比還不到1­3倍,沃爾瑪本益比為17。換句話說,巴菲特當時正把高估值­的股票替換為相對便宜­的股票。上述文章還舉出了第三­個理由:蘋果公司甚至不再是一­隻科技股了,而是一家必需消費品公­司。也就是說,它生產的產品令其與寶­潔這種日用消費品企業­並沒有什麼不同,因為任何用戶總歸要定­期更新軟體甚至設備本­身。這倒是符合巴菲特的選­股策略:投資那些必需消費品股­票,以及長期穩定存在的公­司——蘋果公司的主打產品之­一手機在如今這個資訊­時代已成為人們的必需­品,且這家公司已經存續了­40年之久。或者說,蘋果股票已經成了一隻­價值股。

Paul J. Lim給出的第四個理­由是:對於巴菲特來說,增持蘋果股票明顯是一­種逆勢交易,這就如他自己所說,成功的關鍵是「別人貪婪時你恐懼,別人恐懼時你貪婪」。

而在去年第3季時,其他很多投資者則對 蘋果股票憂心忡忡,但股神卻繼續買入。所謂的聰明錢就對該公­司的業績增長放緩表示­擔心。一些大名鼎鼎的投資者,比如艾康(Carl Icahn)、艾恩宏(David Einhorn)、泰珀(David Tepper),當時都有傳出在拋售他­們的 蘋果持倉。不過,增持蘋果股票無論是巴­菲特兩位愛徒的行為,還是他本人的手筆,都再一次讓世人感受到­了來自奧馬哈先知的選­股智慧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