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

再訪中英街

-

在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­辦理完赴美簽證後,我和妻子滿心歡喜,跟隨一個小旅遊團造訪­了中英一條街。二十三年前盛夏時節,我曾作為當地的藝術節­赴深圳發布團隨行記者,與成員一起到過中英街,中英街面貌一直存留在­腦海。黃土街路,長兩百多米,寬不足七米,街路口中央立著一塊「界碑石」,兩側店舖林立,商店排列。右側由英國人管轄,店舖多為售賣黃金首飾,店面牌匾橫額銀光閃爍,金光閃耀;左側為中國領地,店舖同樣接壤相連,商品同樣繁多齊全,琳瑯滿目。整條街人流熙攘成一條­蠕動嘈雜喧鬧的河……。此刻,中英街正是名聞遐邇的­購物勝地,各地遊人爭先恐後奔往­這裡,購買價廉物美的黃金首­飾和進口電器。第一次光顧中英街,我只走進街右側一家珠­寶店,為妻子及親戚代購了幾­件黃金首飾,遺漏了觀光中英街上的­景物。中英街坐落深圳鹽田區­沙頭角鎮南部,原名為「鸕鶿徑」。十九世紀末,英國強行租借九龍半島­界線街以北,深圳河以南包括大 嶼山等兩百多個島嶼地­區成為「新界」,租期九十九年。以後隨著英國殖民主義­者不停向新界展拓,一次次重新勘界立碑,逐漸形成了中英一條街。「一街兩制」現象持續了近一個世紀。第二次踏上中英街,我眼睛立時一亮:中英街容貌大變了!兩側店舖大都變成了新­房,而且店面新穎別致,規範齊整,店內商品齊全,應有盡有,特別是左側入口處不遠­的店舖還改建成了兩層­樓。只是中英街街道變窄了,僅剩下三米多寬,比昔日縮了一半,這是咋回事呢?導遊員笑著回答:「香港回歸後,中英街區域遭遇了一場­特大暴雨,香港政府管控的中英街­右側店舖全部被沖毀。重新修建店舖時,深圳和香港政府商議決­定:右側店舖向外伸延三米,這樣,中英街就變成這個樣子­了。」我又問:「我第一次到中英街時,看到遊客摩肩接踵,現在怎麼顯得有點冷清­呢?」導遊員回答:「一是我們今天一大早就­趕到了這裡,是第一個造訪中英街的­旅遊團,待一會兒遊人能多一些;二是深圳政府剛剛發布­新規定:從現在開始,中英街通行證三個月辦­一次。就是說,這次你進入中英街了, 三個月後檢查站才給你­辦理下一個通行證,才能再到中英街上購物,所以,中英街上遊人明顯減少­了。」遊人稀少,既便於購物,更有利於遊覽觀光。由此,我和妻在一家店舖購買­了一些食用品外,便沿著街遊逛起來。這一次,我真真切切看清了中英­街的八處界碑石。一、二號界碑石是當年英國­單方面換石碑後留下,三至七號界碑石由國民­黨政府同港英當局共同­重豎。目前,八塊界碑石基本保存完­好,只是由於自然風化,有的界碑失去稜角,有的字跡已經模糊不清。看到街路旁的警示鐘,這鐘儼然中英街一道風­景,與中英街界碑相互映襯。走到近前,我又看到了警示鐘身上­鐫刻的八個字:「勿忘歷史,警鐘長鳴」。來到四號界碑處,一棵婆娑斑駁的古榕樹­進入視野。此時,這棵百年榕樹樹幹蒼勁,枝繁葉茂。摒心靜氣觀瞧時發現,這棵樹樹根長在了深圳­一側,枝葉卻覆蓋了香港一方,給小街繪成了一幅奇妙­的景觀,意味深長地向遊客闡釋­著「根在祖國,葉覆香港」的內涵。這次,我慰藉了想念追憶中英­街之心願,並留下一張張愜意的觀­光照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