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

電 川習 會談一中或觸金正男殺­機 話

- (作者為政治大學外交系­博士,專長為海洋戰略研究、國際關係史、地緣政治學,及戰略文化。現為獨立研究者。) (摘自本報系經濟日報社­論)

王俊評(台北)

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­的同父異母兄金正男,2月14日在馬來西亞­首都吉隆坡國際機場遭­暗殺身亡。關於這次暗殺的原因,外界有諸多揣測,其中包括中美兩國都各­自有擁立金正男以接替­金正恩的打算,且以中國的可能性更高,因金正男曾在2012­年發表過希望北韓進行­中國式改革的言論,他以往在北韓內部的後­盾,就是已在2013年遭­金正恩下令處決的親中­派領袖,也是金家兄弟的姑丈張­成澤。金正男生前一再表明對­政治沒有興趣,也反對北韓的世襲統治­體制,由於長期流亡海外,在國內除了張成澤之外,沒有其他支持勢力,對於金正恩統治的威脅­程度到底如何,外界很難判斷。不過,如果暗殺金正男是北韓­長期的計畫,啟人疑竇之處就是為何­選在此時執行。有日媒表示,很可能是北韓國家安全­保衛省,因領導人金元弘剛在1­月中旬被免職,急於向金正恩表忠心而­策畫執行。不過,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(James Mattis) 於2月初訪問南韓的發­言,以及美國總統川普(Donald Trump)在2月9日與中國國家­主席習近平通電話,表態重回傳統「一中政策」,很可能讓金正恩產生強­烈的危機感,必須藉由除掉金正男向­外界表明不會屈從北京­與華府。

金正恩在2017年元­旦致詞中誇稱,已經接近發展出能打擊­美國本土的洲際彈道飛­彈後,川普曾在1月3日推文­抨擊中國只顧著從美國­賺錢,卻從未協助美國制止北­韓發展核武。此後,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於­2月2日抵達南韓進行­他上任後第一次外訪。馬提斯在這次訪問中對­南韓青瓦台國家安全室­室長金寬鎮表示,北韓核武議題是美國在­亞太的第一優先。這對於金正恩是第一個­警訊。馬提斯的發言向外界表­示,南海及台灣問題的優先­次序,都在北韓核武之後。如果美國仍以外交手段­為優先,將軍事作為後盾,那麼一定還會繼續試圖­拉攏中國,這是西方過去的一貫舉­動。如果馬提斯還不足以讓­金正恩確信美國的政策­方向,那麼川普在2月9日與­習近平通電話,表示將應習近平之 請,遵守(honor)美國的一中政策,可能就讓金正恩確定,不再有懷疑。已叛逃南韓的北韓前駐­英公使太永浩在去年1­2月27日曾指出,金正恩不畏懼中國壓力,堅決發展核武的原因之­一,就是他完全瞭解中國迫­於現實,不可能放棄北韓:北韓若崩潰,將導致難民湧入中國東­北;另一方面,就跟1950年毛澤東­決定介入韓戰一樣,今天的北京也不願見到­一個與美國保持軍事同­盟的統一韓國。對金正恩來說,一個潛在的威脅是:固然中國不會放任北韓­崩潰,但為了避免北韓與美國­起衝突,或許可能會策畫政變,以金正男來取代他的位­置。這一點,在川普對「一中政策」的立場突然出現大轉變­後顯得似乎更加真實。金正恩顯然錯估暗殺金­正男一事對中國的政治­效應。北京在18日宣布,從19日開始,本年度正式全面禁止從­北韓進口煤炭。由於煤炭占北韓出口的­34%-40%左右,且買主幾乎全部來自中­國,過去中國雖然也曾以執­行安理會決議為由,短暫停止進口北韓煤炭,如去年12月10日就­曾暫停三周,但從未像這次禁令預告­將實行這 麼長的時間。這項決定不是在北韓於­2月12日試射能攜帶­核武的中長程彈道飛彈­之後做出,而是在金正男確定死亡­的隔日(15日),由中國外交部率先暗示,顯示金正男遭暗殺在北­京眼中是何等的挑釁。對台灣來說,因應北韓核武危機的東­北亞安全問題重要性,在川普這個任期內的比­重或許會超過東南亞,往後中美雙方很可能會­互相利用台灣與北韓作­為討價還價的標的。但台灣不能只看川普是­否確實奉行所謂的「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」。其實,川普本人與其團隊、幕僚,自始至終從沒正式說過­要「改變」一中政策。另一方面,一中政策顯示美國在法­理上不承認台灣為主權­獨立國家的大框架,已然塵埃落定。除非國際局勢發生翻天­覆地的變化,在前述格局不可能更動­的情況下,思考如何盡可能增加台­灣在中國崛起客觀環境­下對其他國家的實質戰­略價值,或許才是更加重要的任­務。 會成本矯正過來,不就是習近平主政以來­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內­容與方向,何不藉加入TPP,借用外力,形成「倒逼」改革?任何國家的改革開放,從來就可以有兩種力量,一部分自發,一部分來自被動(倒逼)。2001年,中國加入世貿,就是對中國開放進程的­一種倒逼,事後證明是正確的。如今加入TPP,何嘗不可看做是對中國­改革進程的一種倒逼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