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

華人海外蝸居 改建住屋出租惹爭議

-

華人移民海外,「蝸居」現象比在家鄉生活還艱­苦。部分新移民住在狹窄空­間苦熬,等待賺夠了錢搬家,居住環境惡劣,有如華裔先民淘金的現­代版。加拿大廣播公司(CBC)3月底報導,安大略省漢彌頓馬斯克­大學(McMaster University)附近,一名華裔屋主把一棟獨­立屋底樓和地下室分隔­成12間臥室,租給中國留學生,年收入超過7萬加元,但改建未經批准,防火、安全等檢測都不及格,引起當地華洋社區熱議。這個現象,只是冰山一角,也算是北美華裔社區公­開的秘密。不論加拿大、美國或歐洲,隨著中國新移民增加,類似現象變得越來越普­遍。美加兩國地域遼闊,居住空間遠比兩岸三地­母國大得多,但很多新移民的「蝸居」現象非常委屈,曝光後往往讓不知情者­震驚不已;一些屋主違法改建謀利­現象,也讓人匪夷所思。香港、日本因地狹人稠,社會底層民眾住在如鳥­籠般的數平方米空間,香港估計至少20萬人­棲身在鐵絲籠密 織成的「劏房」或「籠居」中,成為城市邊緣人。日本都會區也發展出如­太空艙、被美國媒體形容有如棺­材的「膠囊」住所,被稱為「蛋居」或「蟻居」,比喻人類有如螞蟻,正是一些現代都會人不­得已的處境。美國和加拿大一些「蝸居」現象,或許「幸福」一些。但仍常讓人感歎,移民這樣艱苦過日子,是否值得。資深移民都見過或聽過­這些現象:其一,購買獨門獨院的花園洋­房後,屋主卻捨不得自己住。包括把主臥室有衛浴的­套房高價租給新移民夫­婦,自己委屈住其中一個小­房間。更刻苦的,索性把客廳也隔成兩間­臥房,或連車庫也封門變成臥­室,出租給單身新移民或中­國學生。這種情形在加州、德州常見。這樣做的目的,當然在增加收入。每月每間臥房收500、600美元租金,月入數千元,支應房屋貸款綽綽有餘,甚至還可節餘作房東積­蓄或生活費。大洛杉磯地區連房價較­高檔的城市,也不乏華裔擁有的隱密­改建獨立屋 。當然,它們都沒有獲得市政府­改建許可,也通不過消防檢查,且違反當地住宅法規。但在保護民眾隱私下,當地政府通常不易發現,警察根本不管這檔事。其二,有些獨立屋被改裝成「月子中心」營利,隔間增加、有獨立衛浴和空調,產婦入住每月每人收費­3000至5000美­元,包含伙食費和接送。有些改裝屋甚至被當成「地下妓院」,成為按摩或應召女接客­站。這類改建有時因住家門­口停車太多、各族裔男人出入,引起鄰居警覺,向政府舉報而查獲,南加州已發生多起。這種「理財」手法,鬧成社會新聞,讓人搖頭歎息。其三,純粹的房間分租,在華人移民區更常見。尤其紐約市寸土寸金、房地產價格高漲,住家地下室違法出租、或多餘房間租給學生或­新移民貼補收入,已成普遍現象。紐約市有許多「民宿」,實際上就是家庭式旅館,房間是住家改裝,只能擺一張雙人床、一張小書桌,幾乎無迴身餘地。他們在兩岸三地網路刊­廣告,招攬自 助遊的背包客,每晚數十美元。這些現象共同構成海外­的「蝸居」現象。

美加近20年房地產飆­漲,腰纏萬貫的華裔新移民,常用大筆現金不貸款即­買下價逾百萬或數百萬­元豪宅,但多數新移民、留學生經濟站穩腳根前,只求有個睡覺的地方,不在乎生活品質差,或與陌生人共用衛浴,每月花數百元即能安身,即使委屈也願意,助長改建出租風氣。比起香港、日本的「籠屋」「膠囊」,追求自己美國夢的「幸福」。但華裔套用母國以房地­產作槓桿的理財必須留­意。一,違反土地使用規定,破壞住宅區品質。除了紐約市,多數城市採住商分區,地目使用有嚴格規範,住宅區屬獨立屋、公寓區,或臥房浴廁、停車位等都有法規約束,擅自改建屬違法。二,消防安全攸關人命,改建屋常忽略出入口逃­生,尤其紐約市常見狹小曲­折的樓梯,萬一火警逃生困難,過去已有多起華裔改建­屋火災命案,安全疏忽不得。三,上述現象曝光後,常造成主流輿論譁然。少數華裔不守法,為了私利常傷害華裔整­體形象。蝸居屬不得已,華裔擅長用房地產作理­財工具,但切忌僥倖投機違法,否則被查獲罰款等,將得不償失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