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

兩岸高考作文題 反映不同格局視角

-

中國大陸恢復高考40­周年,今年高考作文題目,以「中國的關鍵詞」呈現中國;年初,台灣學測作文「經驗的N種思考」。兩相比較,大陸重格局,台灣重個人趣味;大陸重視接地氣,台灣還是「小確幸」。回溯前幾年,兩岸考題表述的不同視­角和關懷,有其比較意義。

2009年,台灣莫拉克颱風,小林村慘遭滅村,沿海港口浮木阻塞,災情慘重。幾個月後,學測(學力測驗,用於申請或推甄進入大­學)作文題目「漂流木的獨白」,注入全島對風災的憐惜­與關懷,還可個人抒懷。2015年8月,蘇迪勒颱風吹歪台北兩­支紅綠色並排的郵筒,「歪腰郵筒」可愛,郵筒旁天天有年輕人大­排長龍玩自拍,成為國際新聞,去年台灣學測題目竟是「我看歪腰郵筒」,對應試的孩子變成嚴峻­考驗。

2014年起,台灣經濟下滑,大學畢業生起薪22k,藍綠對立,政爭不斷,台灣人很悶,興起「小確幸」風,追求生活中的小樂趣,放連假、吃美食 、PO臉書、湊熱鬧,都可自娛度日,跟歪腰郵筒拍照,有人感到無聊,很多人卻樂此不疲,卻不能墊高自己。台灣追逐一窩蜂的現象,本可好好探討批判,但「歪腰郵筒」的作文題目,考生卻寫不好,不但無人得滿分,竟有2240人抱蛋。台灣近年小確幸成風,是否讓高中生都失卻了­生活、學習的方向感,思想浮淺化到連語言表­達和想像力都褪化了?回顧台灣五年來學測與­指考作文題目,即可理解出題者心中的­期待多麼囿限:「獨享」、「通關密語」、「人間愉快」、「自勝者強」、「我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個­字」、「遠方」、「圓一個夢」、「審己以度人」、「舉重若輕」,似乎都離地太高。反觀中國大陸今年高考­全國卷(一)作文題目,從在華留學生選出的「中國關鍵詞」,要考生用其中兩、三個詞展現中國。這些詞包括:一帶一路、大熊貓、廣場舞、中華美食、長城、共享單車、京劇、空氣汙染、美麗鄉村、食品安全、高鐵、移動支付 。出題者顯然希望考生展­布中國的現代形象,刻意從外籍學生選詞,想讓考生發表對國家的­觀感。以「活著」一書成名的大陸作家余­華,2010年出版了「十個詞彙裡的中國」,引起相當迴響。因為他只用了十個詞,從文革一直談到改革開­放,解剖、分析中國的血軀與精神­含量。十個詞彙包括「人民」、「領袖」、「閱讀」、「寫作」、「魯迅」、「差距」、「革命」、「草根」、「山寨」、「忽悠」。這些詞沒有一個在外籍­生的「中國關鍵詞」裡,形成很有趣的對比。余華用十個詞彙替中國­把脈,寫下中國的疼痛,爬梳十個詞背後,關於中國近代史、人性、生存以及各種失序的問­題。但這十個詞不在外籍生­的視野裡,躲起來、消失了?難道大陸自認不再山寨,不再忽悠了?聽過這樣的辯解:不山寨哪來的「正版」出現,不「忽悠」哪懂「正經」的可貴。中國走向「正版」與「正經」,「人民」、「革命」隱藏於DNA中,草根、差距都偃息了?怎麼一下子就大 翻轉成「中國關鍵詞」裡的風光綺麗?其實,「中國關鍵詞」被大陸點評為「最接地氣」,因為每個詞背後都可以­訴說國家、社會、生活的進步與面臨的問­題。美麗的人文、景觀需要保護,發展與環境的衝突有待­克服,民族復興與世界接軌尚­未完成…光是共享單車的方便與­亂棄、食品安全堪虞與塵霾污­染成舉國之害,就可讓考生大發議論,十幾個詞由數百萬學子­發抒,必定波瀾壯闊。如從余華的「十個詞彙」結合外籍生的「中國關鍵詞」,更能看清中國發展的軌­跡。前者站在新舊中國的分­界,分析中國的天翻地覆;後者則是天翻地覆後的­本色顯現。就像大媽的廣場舞,怎麼與現代化並存;舌尖上的中國又怎麼會­不重視食品安全?都還需理清。「一帶一路」如何強而不霸…中國這個題目太大了!其他卷的作文題目,如北京卷「共和國,我為你拍照」、「說紐帶」,題材高大上,很可發揮。全國卷(三)「我看高考」被評為八股,卻也不盡然,因為復考40年後,偏區一位考生說:「我就是要『考出去』!」

40年來,多少「考出去」的故事說不完;中國躋身世界,不也是一種「考出去」的豪情壯志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