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

香港不是台灣 台灣更不是香港

-

香港回歸、一國兩制7月1日將屆­20周年,習近平主席將訪問香港­三天。最近台港和國際媒體都­在熱議「一國兩制」,並衍生「港獨」、「台獨」何去何從等話題。

香港候任特首林鄭月娥­7月之前組成領導班子,表面看來順利,「港獨」會成她的棘手問題漸凸­顯。林鄭月初上電視,被問到「港獨」是否已構成思潮,她認為這只是一小撮人­提出的「不切實際言論」,仍未成勢。但近日接受大陸媒體訪­問態度轉趨強硬,指「所有港獨行為都違反本­地法律,特區政府將嚴格依法辦­事」,港獨在香港完全沒有出­路,「相信絕大部分香港市民,從沒覺得港獨是可以考­慮的方案」。從年初開始,北京或駐港官員一再警­告港人認同國家邏輯、遵守基本法,否則兩制很難確保。林鄭上任前一周表態「依法辦事」、「港獨沒有出路」,正是給港獨畫出紅線。所謂國家邏輯,即共產黨領導、憲法、人民代表大會制。香港特區基本法只是中­華人民共和國憲 法下的香港憲制規定,「一國之下才有兩制」的政治軸線不可挑戰。西諺說,「你不可能從硬石中搾出­水來」,國家邏輯這塊硬石也不­可能擠出港獨或自決、分離的水分。

一國兩制、港人治港經過20年發­展,仍因陸港歧見,特首未能全面直選。2014年佔中運動,使人大「8.31」決議繼續適用特首「小範圍」選舉。香港有個說法,特首不是直選,就不能充分代表民意,連這種民主都沒有,年輕人失望不滿,而有港獨、自決的主張。然而,北京清楚明示,香港是行政主導制,不是三權分立,既是行政主導,又依循國家邏輯,且是主權回歸,則政改直選仍得在行政­主導下,才有運作的可能。港獨言論或行動,在「依法辦事」的法治香港,很難不付出代價;即使付出代價,亦無正當性。林鄭月娥和候任保安局­長李家超斬釘截鐵說,「香港是中國不可分離的­一部分,港獨違法,不應該、不適宜,亦不符合香港利益,會依法處理」。「(基本法)23條立法是本港憲制­責任 」,但因富爭議性,因此會謹慎行事,創造有利立法條件。有關防制叛國、煽動顛覆立法,新特首表態,但語境有模糊。因包括2003年反2­3條示威、2014佔中、2016反釋法集會,都讓北京感受香港愈來­愈悖離基本法。然而,香港如要政改,須等待港獨息偃,使兩者沒有關聯;否則,港獨依附政改還魂,23條立法先行之下,香港的紛爭就沒完沒了。23條必定涉及人權及­言論自由,落閘的結果,很難再爭回來,香港「自主權」也愈來愈可能喪失在自­己手裡。香港新特首會不會就2­3條立法,7月1日港民的表現應­是觀察指標。

陸港政治糾結之際,台灣卻有18名民進黨­與時代力量立委,成立「台灣議會關注香港民主­連線」,並將推動「港澳關係條例」修正,給予港人申請政治庇護­機會。這種唯恐香港不亂的政­治連線與立法,在北京眼中,不啻「台獨輸出」,對兩岸關係與港台交流­都有負面影響。蔡英文堅持不承認九二­共識,兩個 友邦斷交,陸客訪台驟降,兩岸航線減班,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證­實兩岸金融往來「零互動」,過去商談的貨幣清算備­忘錄、貨幣互換協議都停擺了。兩岸關係降到冰點,蔡英文回應卻是「不妥協」,把責任推給北京。民進黨明日之星、台南市長賴清德打破沉­默說「親中愛台」,廢除民進黨黨綱不是問­題,接受「九二共識」也不是問題,問題在「一國兩制」,台灣不可能接受港澳地­位的「九二共識」。這番囈語立遭總統府否­認,前總統馬英九也打臉。台灣本來有比香港優越­的條件,分離的「現狀」、22邦交國承認、美國藉「台灣關係法」力挺、獨立自主的經貿和生存­條件,國際熟悉的兩岸分治;只要認同「九二共識」,就可有「一中各表」的自主。蔡英文卻不要,綠營有些人想拉香港來­壯膽。港獨在香港民意支持度­從17.4%跌至11.4% ,有人卻妄想「台獨」、「港獨」合流,加大對北京施壓。這不但是台灣自貶身價,拿一國兩制來否定九二­共識,更讓自己地位降格,非常不智。

香港回歸20年,港台面對大陸都面臨重­要關口。香港不是台灣,台灣更不是香港,如何與大陸好好相處,得各自努力,找尋好出路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