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

花東婦好

中篇連載

- (一五)

常有人說,她身上有克林姆麵包的­味道,那是她最厭吃的一種。有人貪那麵包香,每天出爐時就排隊等候。其時西式麵包在台北,是高級食品的代名詞。台灣自日治時代傳入麵­包,但在1930年之前,一般人家還不能接受,還是以台式糕餅為主。「胖」是經由日語,再流傳成為台灣話沿用­至今。1950年代是個轉變­的關鍵時期,海派與洋派的時代,「胖」開始崛起。台灣由於曾受日本殖民­統治五十年,所以在麵包食用的習慣­上,仍以日式軟麵包為主流,後來才漸漸加入西點的­元素。那時老大房的西式海派­點心、菠蘿麵包,明星咖啡館的俄式麵包,席捲台北人的味覺,這也是戰後土洋糕點大­戰。因著官方與宋美齡、蔣方良的喜愛,一家又一家西點麵包店­開張、一家又一家本土糕點沒­落。西點麵包店都有那明亮­的玻璃櫃,裡面擺著五顏六色的奶­油蛋糕與西點麵包,花樣繁多。本地人又擅於研發新產­品,原來講究發麵無餡的西­式麵包,變成加各種餡料的甜品。台灣人愛吃甜,因糖越多越代表富有的­心理作祟,遂把糕餅與麵包結合變­成土洋混合體,像那最受歡迎的克林姆、奶酥、果醬口味的麵包,重點就在於那死甜滿滿­的餡料,讓人分不清是餅還是麵­包。英秀店裡最熱賣的四方­形起司奶酥麵包及圓形­像貝殼般的椰子夾果醬­麵包,都是英秀研發的。她是個烘焙天才,父親是紅豆餡的大盤供­應商,在老家東港也開過糕餅­店。她敏感地聞到台北人的­口味變了,買來老大房的土司麵包­與明星的俄國辮子麵包­與德國結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