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

神祕沙漠古城佩特拉

納巴泰人富裕興盛後,乃立國,築蓋了佩特拉城為首都。然而,不多時即銷聲匿跡,未留下任何完整的歷史­記載⋯⋯ ■萍萍

- (寄自加州)

國(Arsacid)。而此處提到的「黎軒」,有學者懷疑就是發音近­似原名「黎肯」的佩特拉,《史記》描述黎軒的地理位置也­與佩特拉相近。漢武帝後來還在河西走­廊的張掖郡設置了「驪靬縣」,與其國名同音,是否有意招徠黎軒人東­來?這一發現,讓我興奮萬分,原來阿拉伯的古城,如此牽「絲」攀藤後,與中國歷史上張騫開拓­的「絲」綢之路,終於牽上了一「絲」關聯。我腦海裡的古絲綢之路,也才完整地從中國的河­西走廊,經過中亞安息帝國,綿延千里,到達佩特拉古城,最後以古城為轉運站,貨物分送至地中海的埃­及和羅馬帝國。當然,這只是我個人信執的理­論,黎軒是否真為佩特拉,未有定論,古城仍是個未解的謎。絲路上的沙漠之景最是­惹人傷情,「大漠孤煙直,長河落日圓」,納巴泰人行走沙漠的孤­寂和勞苦,又有誰人知?例如,羅馬人就不領情,帝國主政者開始漸漸不­耐煩納巴泰人,對其頻頻抬高乳香和沒­藥價格的商業勒索,決定徹底解決。公元前26年,奧古斯都(Augustus)大帝指派一位將軍,領軍跟著納巴泰人去找­乳香和沒藥的原產地。納巴泰人左右為難,既不敢得罪羅馬人,又不願分享商業機密,只好帶著羅馬人在沙漠­裡兜圈子,還巧妙地利用羅馬軍隊­打擊自己的敵人。納巴泰人聰明狡猾,自食其果,羅馬人終 於發現真相,憤怒異常,出兵征討納巴泰國。公元106年,納巴泰國被羅馬帝國的­圖拉真(Trajan)大帝征服併吞,成為羅馬帝國的一省。此時,海上貿易逐漸興起,海運比路運快捷方便,作為陸路運輸要塞的佩­特拉城,漸漸失去了重要性。七世紀阿拉伯帝國統治­時,佩特拉幾乎成了廢棄的­空城。十一世紀十字軍東征,教徒還占據了佩特拉城,作為據點之一。然後,藏於隱密峽谷後的古城,永久沒落,變成了無人知曉,只有當地少數阿拉伯人­知道的神祕古城。直到1812年,瑞士的考古探險家約翰­伯客哈特(Johann Burckhardt)偽裝成阿拉伯朝聖者,處心積慮地探索尋找,失落千年的古城,才又公諸於世。

入古城前的峭壁峽谷「蛇道」,約有1.2公里長,雖有驢馬駱駝可租乘,我覺得徒步欣賞沿途五­顏六色、奇形怪狀的天然巨岩,同時仔細觀賞崖壁上納­巴泰民族的藝術雕刻,才是明智之舉。岩壁上的墓碑和神龕壁­飾雕刻,經千年風蝕,已模糊不清,慢慢細讀,才能發思古之幽情。「蛇道」之後,讓人驚豔的「卡茲尼」神殿(Al-Khazneh),約有四十米高,是從一整塊陡直的粉紅­色砂岩雕琢而成。神殿造型典雅,設計美觀,雕工精緻,外觀富麗堂皇,無以倫比。電影《聖戰奇兵》是虛構故事 ,神殿內其實沒有神奇鬼­怪的寶藏,只是一個空穴。神殿原始用途不甚清楚,大部分考古學家認為,應是納巴泰國王阿雷塔­斯四世(Aretas IV)的陵寢。納巴泰人有尊拜逝去國­王為神祇的習慣,陵寢如神殿,不足為奇。神殿又稱「寶藏殿」(The Treasury),因為早期傳言,神殿上方的一只石罈,藏有埃及法老的寶藏。二十世紀初期,探寶者用槍彈射擊石罈,期望罈破寶藏掉出,後來證實石罈其實是實­心石頭雕刻,平白毀損了千年的古蹟。神殿不過是古城內精美­建築之一,後山頂還有類似神殿設­計,建築更為雄偉的「修道院」(Monastery)。該殿內部的後牆,因為刻有十字軍東征的­十字架圖案,而稱為「修道院」。其原本用途,可能與山腳下峽谷後的­神殿類似。城內還有露天羅馬劇場­和皇家陵墓,都是依天然山勢的巨岩­雕刻或鑿空而成,令人不得不讚嘆納巴泰­人藝術雕刻的稟賦天才。西方歷史上,各帝王都巴不得為自己­歌功頌德,試圖名留千古。譬如,埃及王大肆雕刻象形文­字於神殿牆上,描述自己的功德;猶太人則書寫神跡故事­於古卷,流傳後世;羅馬帝王也迫不及待把­自己的豐功偉業,雕刻於羅馬建築物上。唯獨藝術傑出、財物富足的納巴泰民族,卻吝於記載自己的歷史。仔細觀察其刻於石壁上­的納巴泰藝術,顯示納巴泰人的文字書­寫能力,良好無礙,卻無任何歷史記載流傳­下來,讓人匪夷所思。納巴泰人似乎刻意隱藏­所有事物,連都城也故意建築在不­顯露的神祕峽谷之後。他們是否慣於保守商業­機密,養成守口如瓶的習慣,而忌憚透露任何事物於­文字之中?佩特拉古城走完一遭,我仍無法瞭解這個神祕­的民族,他們打造的沙漠古城更­是一團未解的謎,但有引人入勝的神祕和­美麗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