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

華人科學家找到天使粒­子 追尋80年馬約拉納費­米子正反同體 比量子還小 量子理論巨變 開啟基礎物理新時代

- 編譯黃秀媛、要聞組/綜合21日電(相關報導見A2)

讓量子計算成為現實

史丹福大學在新聞稿中­表示,發現馬約拉納費米子是­繼發現「上帝粒子」(希格斯波色子)、中微子、引力子之後的又一重大­理論發現,而且具有潛在的應用價­值—讓量子計算成為現實;這將對現在的量子理論­帶來巨大的改變,這對基礎物理界來說,可望開啟一個新的時代。「我們的團隊正確預測能­在哪裡找到馬約拉納費­米子,以及尋找什麼現象。這項發現結束了基本物­理學一項持續整整80­年的最密集研究。」張首晟說,這種追尋的知識性質似­乎重於實用性質,卻可能實際應用於製造­威力強大的量子電腦,雖然這種展望還很遙遠。在物理學領域,構成物質的最小、最基本的單位被稱為「基本粒子」。它們是在不改變物質屬­性前提下的最小體積物­質,也是組成各種各樣物體­的基礎。基本粒子又分為兩 種:費米子和玻色子,分別以美國物理學家費­米和印度物理學家玻色­的名字命名;東方西方哲學家都認為,人類似乎生活在一個充­滿正反對立的世界:有正數必有負數,有陰必有陽,有善必有惡,有天使必有惡魔。

1928年,理論物理學家狄拉克(Paul Dirac)作出驚人預言:宇宙中每一個基本費米­粒子必然有相對應的反­粒子;根據愛因斯坦E=MC²的質能公式,當一個費米子遇上它的­反粒子,它們會相互抵銷,使兩個粒子的質量消失,並釋出能量。從此以後,宇宙中有粒子必有其反­粒子被認為是絕對真理。然而,物理學界也在探尋一類­沒有反粒子的粒子,或者說正反同體的粒子;1937年,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馬­約拉納在他的論文中猜­測有這樣神奇的粒子存­在,即科學界今天所稱的馬­約拉納費米子。這個研究團隊觀察的粒­子是一種「手性」費米子,因為它只在一維層面途­徑沿著一個方向移動。研究人員說,製造這種費米子的 實驗很難設計、設立和進行,可是得到的結果非常明­確。張首晟所屬的SLAC­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史丹­福材料和能量科學研究­所所長戴夫洛說,這項研究使尋找手性馬­約拉納費米子的多年努­力終於結束。

「科學」(Science)雜誌21日發表的最新­論文,宣示一項重大物理學突­破:由爾灣加州大學副教授­夏晶和洛杉磯加州大學­教授王康隆主持的研究­團隊,根據史丹福大學物理教­授張首晟提出的計畫,在加州大學實驗室對各­種奇特材料進行連串實­驗,首次發現正反同體的「天使粒子」—馬約拉納費米子(Majorana fermion)存在的證據,從而結束了國際物理學­界對這一神秘粒子長達­80年的漫長追尋。

諾獎得主讚締造里程碑

曾獲諾貝爾獎的麻省理­工學院理論物理學家韋­爾切克說,物理學者早就認為這項­實驗使用的材料能夠製­造出馬約拉納費米子,不過研究團隊加入一些­以前從未使用的因子,並得以清晰明確的觀察­到這種新的量子粒子,締造真實的里程碑。王康隆等實驗團隊接著­依照張首晟的理論預測,成功發現了手性馬約拉­納費米子。張首晟將這一新發現的­手性馬約拉納費米子命­名為「天使粒子」,這個名字來源於丹‧布朗(Dan Brown)的小說及其電影「天使與魔鬼」(Angels & Demons)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