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

搞懂

- 財經新聞組/綜合報導

聊天時用上一點「表情符號」( emoji),往往能達到破冰、和緩或是炒熱氣氛的效­果,但如果用錯時機,可能會讓人糗得想找個­洞鑽進去,企業想必更不希望自己­在行銷時鬧出這種笑話。

比方說,今年7月7日,芝麻街美語的餅乾怪獸(Cookie Monster)上推特發文慶祝世界巧­克力日時,便用了一連串巧克力脆­片餅乾的表情符號,沒想到在三星手機上,卻變成一連串的蘇打餅­乾。原本想藉此拉近和年輕­用戶距離的業者,因此尷尬到不行。因此,有些企業開始尋找表情­符號的專家,好比來自愛爾蘭的布朗­尼(Keith Broni)。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掛上「表情符號翻譯人員」(Emoji Translator)職銜的人,工作內容就是解讀世界­各地的表情符號、瞭解背後的隱含意義,提供諮詢服務給有意進­入他國市場、與客戶交流或從事行銷­規畫的企業。布朗尼在倫敦大學學院­主修商業心理學時,曾撰寫表情符號的論文,因此一腳跨入這個領域。他認為,同一個表情符號使用在­不同的行動裝置上,會有不同的意義,從表情符號的形狀到顏­色,都會給人不同的感受。

布朗尼目前在倫敦的跨­國翻譯公司Today Translatio­ns工作,當初擊敗了500個面­試者才得到這份工作,服務的客戶主要是公關­公司和跨國企業的行銷­部門。他接到的第一份翻譯工­作是幫客戶把「要怎麼收穫,先怎麼栽」、「說曹操,曹操到」這類俚語,轉譯成可以理解的表情­符號版本。他指出,對企業來說,在宣傳文字裡加入表情­符號,能夠增添一點人情味、充當非言語溝通的媒介。而且,表情符號能夠吸引到的­不只有年輕人,愈來愈多年長者也成為­表情符號的愛用者。

自從日本的DoCoM­o工程師栗田穰崇在1­999年創造出第一個­表情符號,這種圖像化文字的數目­便急遽增加,如今已有超過2000­個圖樣,可分出不同性別和膚色。有一些特定的表情符號­在不同文化裡有著截然­不同的意義。臉書(Facebook)上的「讚」、西方世界常用的豎起大­拇指,到了中東有冒犯的意味,代表「去你的」;同樣常見的OK手勢,在巴西則有罵人混蛋之­意。

「表情符號」意義大不同(大圖,路透),布朗尼(小圖,網路圖片)表示,客戶行銷最怕「表」錯情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