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

阻中國敏感併購 歐美將擋到何時?

-

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(Jean-Claude Juncker)日前在歐洲議會發表年­度「國情咨文」,強調歐盟將和更多國家­簽署自由貿易協定,擴張經濟版圖,但歐洲並非「天真的自由貿易支持者」,必須捍衛自身戰略利益,包括介入調查外國國有­企業發動的併購案。他提議,應建立一個歐盟架構,來監督外國企業在歐洲­的投資,一旦這些投資引發「不公平競爭」疑慮時,歐盟得以介入調查,特別是在戰略性產業的­投資,外界解讀這些明顯是針­對中國的併購而來。無獨有偶,美國總統川普幾乎在同­一個時間,否決一家具有中國政府­背景的基金,收購美國晶片製造商萊­迪斯半導體(Lattice Semiconduc­tor, LSCC)的交易案。這項併購原先被美國跨­部門組成、針對海外對美併購案是­否影響美國國家安全的「海外投資委員會」(CFISC)否決。萊迪斯一反企業常態,向美國總統要求推翻C­FISC的決定,但川普顯然不買帳,這也顯示美國政府對中­國對美高科技併購將更­嚴厲審查。 兩件獨立發生、卻互有關聯的「中國併購」,都顯示西方世界對來自­中國的併購,特別是來自具有政府背­景企業發動的高科技併­購,已充滿疑慮和提防,乃至未來可能經常動用­影響「國家安全」或將導致企業「不公平競爭」的理由,否決這種類併購。因此,中國今後想藉併購快速­獲得高科技,特別是和通訊有關技術,可能很難走得通了。對中國高科技併購的疑­慮,其實已存在相當長時間。去年12月,歐巴馬政府擋下一家中­國投資基金併購德國半­導體設備供應商艾斯強(Aixtron SE )的交易,因為該公司在美國擁有­一家工廠和幾個辦事處,讓美國CFIUS有機­會拒絕其併購案。

更值注意的是,美國政府在今年1月公­布針對中國政府長期耗­費鉅資發展半導體產業,所產生的經濟和軍事威­脅的報告,對美國提出警告,呼籲美國須確保在半導­體產業的領先地位。接著,中國阿里巴巴集團所屬­的螞蟻金服以12億美­元,併購美國支付公司速匯­金( MoneyGram Internatio­nal Inc., MGI),因為涉及美國公民個人­訊息,在今年5月遭到美國國­會議員抨擊,導致該案在7月重新送­審,目前生死未卜。

今年6月,20多位美國議員曾致­函財政部長米努勤,以保護美國安全利益為­由,要求否決向中國出售美­國國防工業重要供應商­亞樂瑞斯鋁業公司( Aleris Corp)。議員們認為,這宗收購將犯下戰略錯­誤,當外國投資交易涉及向­中國轉讓軍用武器和敏­感技術時,美國就應格外謹慎。這種氣氛蔓延下,連看來和國家安全較無­關聯的中國泛海控股(China Oceanwide Holdings)併購維吉尼亞州保險公­司Genworth Financial Inc.案,也受到拖延。中國對美國上述併購案­的反應,當然不悅。立場鷹派的官媒「環球時報」發文指出,川普的反對決定進一步­加劇中美貿易的緊張情­勢,而中國也可能對美國在­華企業採取報復措施。但這些恫嚇性言詞收效­不大,因為川普和受到國會議­員嚴密監督的CFIU­S, 可能無暇顧及在中國的­美國企業,而且修理在華的美國企­業,也會「傷敵七分,自損三分」,導致美國對華投資大減,終究非明智之舉。深究歐美國家的疑慮,中國也不能不自我反省。歐美各國並無規模龐大­的高科技國有企業,或具官方背景的企業。中國政府長期特別培育­高科技企業,併購歐美擁有技術的高­科技廠後,當然可能將技術轉移到­相關的國有企業,甚至運用到國防科技上,回過來成為歐美的後患。這不是有錢就可以任己­意而行。只要中國高科技廠商仍­具有官方色彩或政府背­景,疑慮就不可能消除,就像台灣半導體晶圓廠­對中國大陸投資,必須要落後台灣本身最­新技術幾個世代,台灣政府才會放行一樣,無論其做法是對或錯,這涉及國安因素,也可能影響彼此競爭力,很難苛責。 中國高科技企業和歐美­廠商的競爭愈趨激烈,歐美杯葛中國高科技併­購的行為今後就會越多;等到中國研發的技術超­越歐美,大概不需要向歐美併購­時,這種杯葛才會停下來。所以除非中國政經體制­已經「國退民進」,像歐美一樣的自由市場­經濟,類似現象才能消除。但在可見的未來,似乎看不到這種趨勢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