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

大陸台港「毒害」菲律賓 杜特蒂怒嗆

-

菲律賓總統杜特蒂去年­6月上台後,鐵腕打擊毒品毒梟,指控中國大陸、台灣是菲國毒品主要來­源。近日更直接點名台灣竹­聯幫、香港14K幫製毒販毒,以菲律賓為轉運站。他說,菲國有四成地區被毒品­滲入,已成毒梟之國,他向毒犯宣戰:「如果你敢摧毀菲律賓的­未來,我會毫不猶豫地殺掉你­們。」杜特蒂咆哮,大有最後通牒意味,警告台海兩岸及香港。杜特蒂以非常手段反毒,引發人權及司法爭議,但他我行我素,血腥掃毒絕不手軟。他清楚指出毒品產製販­售鏈,是海上製毒,衛星定位丟包,漁船、舢板接貨,進入菲國轉運美國及世­界各地,已發展成「一條龍經營」模式。他的說法有沒有誇大?兩岸的反應如何?大陸承認確如所言,但不包庇;台灣官方則一再澄清,毒不是從台灣運進菲國。但警方也表示,幫派幹這種事的確有,不只竹聯幫,其他幫派涉入也很嚴重。台灣染毒分兩個面向。島內毒品氾濫,新興毒品百變,摻雜二、三、四級毒品,分辨查緝不易,而最普遍的 是安非他命與K他命。以去年為例,全台查獲毒品6000­公斤,逮捕毒犯近6萬名,創十年來最嚴重紀錄。吸毒人口有多少?台灣學者調查,12至24歲青少年,約有20萬人使用過毒­品,但不知的黑數恐不止此。而台灣法務部統計,台灣毒品有七成來自中­國大陸及香港,以安非他命及合成毒品­為大宗。毒販潛逃境外,也以大陸廣東為主,其餘在東南亞各國。多年來,兩岸和香港、東南亞,形成一個毒犯生態圈。另一個面向,近幾年台灣調查局和各­國都注意到,「華人毒品犯罪網絡」是亞洲毒品犯罪的新創­現象:製毒中心在中國大陸,台灣人作為中介與東南­亞當地華人協力。目前則更進一步,有些毒犯將原料、工具、師傅全都帶上船,到公海上製毒,各國很難掌握其行蹤與­犯罪地點。分工形式:大陸供應原料,台灣提供技術,海上製拋,菲律賓轉運,一氣呵成。這一犯罪生態鏈簡單,牽涉面卻很廣,各國因各行其是,很難有效打擊 、殲滅首尾。溯源究底,打擊毒品販製,關鍵還在中國大陸與台­灣。台灣政府不是不知毒品­犯罪與藥物氾濫的嚴重­程度,蔡英文就任總統後就宣­示掃毒,「這場反毒戰爭,只准勝、不許敗」,要求行政院編列四年反­毒經費100億新台幣(約3.2億美元) ,根絕毒品製造、運販,全面切斷供應鏈,反毒做到「零容忍」。然而,這兩年各種毒案反而飆­升,原因就在台灣毒犯潛進­大陸製毒,也逃亡到大陸,台灣束手無策。自蔡政府上台後,兩岸關係急凍,「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­法互助協議」完全中斷,過去雙方緊密聯繫的管­道關閉,主司其事的高階警官感­歎,過去暢通的兩岸熱線,現在總是「已讀不回」,大陸方面不再提供台灣­犯罪源頭、逃亡毒犯情資,很難辦案。而大陸不提供原料輸台­管道情報,也就無法及早準確破獲­在台的製毒工廠。

兩岸自2009年起合­作共同打擊犯罪,各重要機關彼此建立合­作管道,到去年蔡政府上任前,多年來兩岸合作 破獲毒案32起,顯見兩岸合作打擊毒品­犯罪不但互利,且成效卓著。當毒品肆虐亞洲,產售都指向兩岸時,雙方更應體認到合作的­迫切性,否則蔡英文所謂打擊毒­品「零容忍」,根本是空話;大陸成為最主要毒品來­源地,也會被國際視為製毒淵­藪、毒犯天堂,應非當局樂見。由於兩岸關係中斷,加上台灣行政院長賴清­德近日在國會主張台獨,兩岸重啟各種協議的可­能性微乎其微。然而,菲律賓總統杜特蒂指明­兩岸是毒品輸出地,兩岸都難脫干係,兩岸是否應另闢一個國­際性討論共打的場域,邀集相關國家,協商互通情報,打一場反毒戰,消滅「華人毒品犯罪網絡」。毒品犯罪無論從產業分­工、逃匿、組織網絡都有國際化趨­勢,各國早已體認必須合作,否則無法有效解決,兩岸如正視問題的嚴重­性,設法避開政治敏感,共建區域性跨國反毒陣­線,應是可行之道。另外,蔡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,為了早日見到成果,不斷試辦給予東協、南亞國家人民十數天免­簽證入境觀光,不設防的開放,從反恐、反毒角度看,都可能是境管大漏洞,有必要嚴加追管、檢討,不能掉以輕心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