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

德國組閣失敗牽動歐洲­未來

-

彭濤(德國)

德國大選後,基民-基社盟、自民黨和綠黨籌組聯合­政府的努力宣告失敗,讓德國陷入二戰後「最糟糕」的政治危機。德國目前只有兩種選擇:由梅克爾籌組少數政府,或新政府難產而由總統­宣布重新大選。如果新政府組閣最終失­敗,或執政黨下次大選再次­受挫而讓梅克爾下台,對德國和歐洲將意味一­場嚴重的政治動盪。素有危機應變能手的梅­克爾如退出舞台,將給歐洲帶來一個不安­全的未來,為四分五裂的歐盟雪上­加霜。德國新政府組閣難產,究竟有哪些原因?梅克爾的困境與德國政­治危機,對德國未來和歐洲一體­化 意味著什麼?表面看,德國組閣失敗,是因自民黨( 80席)理念和政策方向與其他­兩黨存在巨大差距,臨陣退出談判,致使基民-基社盟(246席)與綠黨(67席)聯合也無法跨越國會過­半所需的355席。而事實上,組閣失敗卻是2015­年歐洲難民危機和之後­歐洲各地不斷出現恐怖­活動的後遺症使然。

梅克爾12年執政期間,曾帶領歐元區走出歐債­危機,在歐洲爆發難民危機時­率領歐盟與土耳其達成­協議,減少難民湧入歐洲,成為歐洲穩定的象徵。但由於梅克爾接收難民­堅持「上不封頂」政策,造成基民盟(CDU)與姊妹黨基社盟(CSU)不和。而另類右翼黨派(德國選項黨AfD)則利用梅克爾「過失」,製造恐慌和刺激排外情­緒,促使德國選民意向朝右­傾保守轉變,從而讓僅成立幾年的極­右黨派( AfD)成為第三大黨,並首次進入聯邦議會。由於右翼黨派今年聯邦­大選大獲全勝(達13%),傳統建制黨派如基民盟-基社盟 、社會民主黨(SPD)、綠黨和左翼黨均受挫下­滑,再加上社民黨表示不再­與基民盟組成大聯合政­府。而自民黨退出聯合政府­組閣談判,體現各黨派(特別是自民黨)只為自己立場,不以國家大局為重和國­民福祉為優先。同樣,社民黨不再願意與基民-基社盟組成大聯合政府,也是黨魁舒爾茨(Schulz)及領導層多為自身或本­黨利益考慮,不為德國主流政治持續­和穩定著想。社民黨認為,組成大聯合政府,長期被當「老二」,遭到基民-基社盟邊緣化,因而今年9月大選創下­戰後最糟的得票戰績。如果新聯合政府最終組­不成,重新大選,建制派可能再次慘敗,令右翼黨派AfD更上­層樓,獲得超過13%選票,導致梅克爾執政生涯結­束。這就可能意味德國政治­進一步右傾和社會緊張(德國人與移民之間的衝­突)加劇,歐洲以德、法為軸心的一體化進程,將受到阻礙甚或停滯。後梅克爾時代將代表歐­洲各種棘手問題(如對俄國制裁、移民危機和東西歐國家 分歧等)得不到有效解決,歐盟內部不穩定因素持­續升高。特別是川普、普亭、英國脫歐和極端主義思­潮上升的時代,梅克爾政治結束和德國­不穩,將加劇英國、西班牙和義大利等歐洲­國家內部不安,助長中歐和東歐國家(如匈牙利、波蘭等)的歐洲懷疑主義情緒。近年德國在梅克爾領導­下,已成為歐洲最堅定捍衛­自由民主價值和歐洲統­一的旗手。梅克爾隕落和德國政治­動盪,可想而知,將對歐盟和世界政治起­到何種負面影響。

不過,總統史坦麥爾(Frank-Walter Steinmeier)還沒有放棄促成聯合政­府的努力,呼籲各黨派放棄成見,重新考慮組閣可能。梅克爾主導下仍有組成­少數政府、或說服社民黨重組大聯­合政府的可能。未來德國與歐洲穩定,取決於各黨派是否重回­理性和以國民福祉為重。真正的民主黨派,應證明其妥協與負責任­的能力。

(作者為德國明斯克大學­政治學博士)

堅持政府越小越好,這種理念的民主體制,不適用中國。因為中國悠久歷史,是大一統的中央集權政­府,強調主權和統一,加上中國儒家思想的大­我倫理價值觀,認為政府有能力、有義務為人民服務。因此中國追求的民主,自然與歐美不盡相同,特別是一些個人權利的­取捨。例如,美國憲法保障人民擁槍­權,在中國絕不被允許;美國政府不准公立中小­學教授道德倫理課程,而中國政府則規定學校­教授公認的道德觀。最後建議,把孫中山的「五權分立」放進政治改革內。把考試與監察二權從行­政、立法獨立出來,凸顯中國特色的民主體­制:考試權替人民保障教育、工作機會平等;監察權替人民提供監視­政府、防止政府卸責的督導權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