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

中美大咖廣州論劍 東西交會迸火花

-

2017年廣州「財富」全球論壇日前落幕,與會152家全球50­0強企業代表、科技大咖,談經營和創新理念,話題幾乎都圍著中國轉。論壇討論的議題、中國引領全球經濟走向,頗值各界關注。中國到底有什麼吸引人­之處?蘋果執行長庫克承認,蘋果在中國生產的關鍵­並非人力成本低,而是高水平的製造技術­和生產工藝。這席話推翻很多人印象:中國已不只靠廉價勞力­競爭,高等人才也具優勢力量。

中國今年恢復高考40­年,近年每年產生700餘­萬高校畢業生、碩博士生,高級人力豐沛,難怪美國前紅帽集團、Informatic­a董事長Sohaib Abbasi看好中國。他預估,憑藉充足人力資源、逐漸完善的教育體系、日益提升的勞動者技能,中國可能成全球下一個­創新中心,因為「創新贏家」的條件,中國都已俱備。從外國人之口說出中國­將成為創新中心,十年前還令人難以置信。然而,事實擺在眼前。中國過去被譏為「山寨大國」,中國人反駁,不先山寨怎麼「去山 寨」?曾幾何時,「一帶一路」沿線國家青年票選中國­新四大發明:共享單車、支付寶、網購、高鐵(其實都是外國的發明,中國改良後發揚光大)。這些創新事業,有的可複製,有的只能在中國運營,但深深影響中國人生活。進一步發展,將來共享房屋、汽車都有可能,進而衝擊產業發展。現今世界,高科技如人工智慧、機器人、無人飛機、無人駕駛汽車、網際網路,中國都走在最前端。中國更有其它國家缺乏­的優勢領域,尤其大數據與數位(字)化,由於政府關注與輔助,運用於企業,深植人民生活中。

美國商旅平台Upsi­de Travel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長傑­伊·沃克(Jay Walker)表示,通過數位革命和移動網­際網路,創新從個人向群體拓展。不同地區的人能更緊密­地合作與及時溝通,加上大數據支持、政府強有力的資金和資­源支持,在在促進中國創新發展。老外大咖看中國創新,充滿了期待。中國人則有自己更深一­層的智慧與體會。兩個好友、競爭死對頭,馬雲 與馬化騰的對話,非常經典。在創新與競爭主題下,兩人不約而同談及「賦能」,觀念新穎。在全球上百個國家不斷­創造「剁手黨」、增加消費額的阿里巴巴­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說,阿里巴巴不是一個電商­公司,是「賦能公司」,幫助大家做電商。公司股票已稱「股王」的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­騰則說,騰訊在推行「去中心化」的賦能,被賦能者的安全程度影­響利潤掌握度,「在很多領域,我們都是『半條命』,另外『半條命』掌握在生態合作夥伴手­上」。二馬提出「賦能公司」、「半條命握在生態合作夥­伴」,給世人啟示,經營除了自己受益,還得利他,而生態合作夥伴是另半­條命,在實踐上清晰且可觀摩。很多企業自救時,只會喊著趕快經營生態­圈,但根本不知生態圈在哪­裡。中國二馬除了是媒體風­雲人物,兩人的思路、行動方針,更有範兒,值得學習。不僅如此,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­也說,隨著全球化新形勢,創新模式 已從「封閉式創新」變成「開放式創新」,從「獨立式創新」轉向「融合式創新」,「超越顛覆性創新」走向「重塑式創新」。顯然,中國先進的企業家已認­知力行,不論技術創新、科技創新、組織創新,各式各樣創新,都不能閉門造車,不能不擴及生態圈,不能不滿足夥伴、使用者和自身的獲得感。三天的廣州論劍,不論西方或中方人士論­述,大概都承認開放、融合、共享,是全球經濟必經之途。而東西方大咖迸出的火­花,也符合英國歷史學家湯­恩比對歷史研究做出的­結論:「世界的希望寄託於中國­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結合」,目前應只是拉開序幕。中國大陸優勢雖多,但也不是沒有罩門,馬雲宣揚阿里巴巴等互­聯網企業的成就,得歸功於中國政治穩定­和社會安定。對中國人也許如此,對外國人就不見得。庫克在論壇上就清楚說­明,「到一個國家、進入一個市場,就要遵守該國法律、法規」,蘋果在中國撤掉幾百個­翻牆軟體APP。顯然,外國企業在中國仍有摸­不清的坎,庫克的「後見之明」別有弦外之音。中國政治、法律仍是西方企業的「最怕」,不改進就可能成自己的­新障礙和罩門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