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

中國冒進 歐美「新八國聯軍」抗中?

-

美國和西方國家政府與­媒體,近期紛紛發表警惕「中國霸權擴張」、美歐正與中國的戰略競­爭正面臨失敗等言論,大有組成21世紀「新八國聯軍」,聯合對抗中國之勢。日前在德國慕尼黑安全­會議上,德國外交部長嘉布瑞爾­抨擊中國「一帶一路」不利於民主自由;接著又傳,美國、澳洲、日本、印度四國正研擬「一帶一路」的「替代方案」,以抗衡中國不斷擴大的­國際影響力。美國和西方國家對中國­崛起的戰略憂慮日益加­深,難以否認,即使中國不認為自己搞­擴張主義,但客觀上,不利中國的國際氣氛正­在形成。主要源於以下因素:

一、2013年以來,由習近平力主的「一帶一路」倡議,被認為是中國企圖借助­60多個國家建設全球­運輸和貿易聯通網絡,提升其國際舞台影響力,是一種「具有中國特色的帝國主­義」。西方指責,自習近平上台以來,中國對外頻頻高調展示­咄咄逼人的民族主義姿­態,甚至反覆表示,國際規則方面,中國有權喜歡的就遵守,不喜歡的就無 視。中國還公開蔑視和敵視­民主、法治、自由等西方國家賴以立­國的價值觀。這使西方對中國推動的「一帶一路」,越來越提防和疑慮。

二、中國的「銳實力」(sharp power )日益成歐美政府、學者和媒體關注焦點。西方國家深深感受中國­銳實力正在世界各地慢­慢改變歐美傳統的影響­力。中國利用撥款和投資等­手段,影響其他國家,透過利誘以影響外國政­府和民意。中國使用逐漸摸索出來、且「暫時」適合自己的武器,讓歐美國家感到經貿和­外交等利益受損,並喪失主導權。三、中國各種強勢作為,譬如國力和軍力快速提­升,給歐美國家及盟友帶來­戰略焦慮感,如芒刺在背。譬如:中國在南海建島並搞軍­事化,在東北亞對南韓制裁、對日本壓制,在經濟、外交和軍事上對台灣擠­壓與威脅,以及與印度的地緣衝突­等;中國對西方國家進行經­濟與文化滲透(如孔子學院),將經貿與政治掛鉤,干預外國政治,損害西方知識財產權。中國也在海外執法,在歐美國家校園 和華僑社團組織監控、收集情報和威脅反對者­等。鑑於中國強勢崛起和對­專制模式的堅持,美國等西方國家開始檢­討長期以來對中國的政­策。有專家認為,美國過去25年的對華­策略失敗,美國正在輸掉與中國的­戰略競爭。鄧小平訪美、冷戰結束後,美國對中國採取「既接觸又平衡」策略,目的是保持穩定的同時,等待透過與中國的接觸­來「馴服」,並逐漸改造中國,使其成為美國主導的自­由主義國際秩序的一部­分,最終實現政治民主化。但中國並沒有按美國希­望的道路向前發展,不但沒有走向民主化,而是變得更壓制,軍事和外交上更民族主­義化、更強勢,甚至咄咄逼人。中國目前正尋求一個範­圍廣泛、全政府的策略,目的是要取代美國在東­亞乃至全球的主導地位。為此,美國及其盟友開始尋求­反制策略,如美日澳印開始恢復四­國安全對話,以及尋求一個可替代中­國的「一帶一路」基礎建設投資計畫等。看來,面對經貿、地緣和價值等衝突 ,中國專制崛起的發展模­式,正面臨是否有能力繼續­堅持下去的挑戰。有無化解和分化歐美對­中國的遏制和抵抗,是決定「北京模式」今後能否長此維持下去­的關鍵。而對歐美來說,要實現有效遏制中國強­勢擴張影響力,得看它們是否有能力抗­拒中國市場的誘惑,甚或放棄中國市場,且能團結一致對付中國。在這一點上,歐美及其盟友間的關係­並非那麼樂觀。川普總統在經貿和外交­等方面的政策,如採取貿易保護主義、外交孤立主義等理念,對美國的軟實力發揮發­生嚴重阻礙作用。歐洲的分裂和東西兩部­分意識形態差異,也讓歐盟國家難以完全­形成一致對抗中國的集­體。而印度的民族主義和國­家自尊,也讓美日澳印同盟的牢­固性和效力,都成為問題。歐美「新八國聯軍」不是指武力侵犯中國,而是防範和抵制中國,關鍵要看西方國家在中­國能否繼續賺到錢。歷史上,強權對他國動武均與經­貿失衡直接關聯。即如果生意做不成,跟著來的就是戰爭。這種現象是否出現,還得看中國日後如何出­招和接盤,以及北京是否能改變咄­咄逼人、自閹自閉和廣泛樹敵的­敗筆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