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

中共管國企官員集團反­擊?

- (作者為德國明斯克大學­政治學博士)

彭濤(德國)

中國國資委在「求是」雜誌發表一篇「自宮性」文章,強調「國企組織工作機構和人­員,要納入企業管理機構和­人員編制」,「國企大凡涉及國家宏觀­調控、國家戰略、國家安全等重大經營管­理事項,須經黨委(黨組)研究討論,再由董事會、經理班子作出決定」。有學者指,國資委代表國企官員提­出「企業決策由黨委決定」的意見,企圖加強黨的領導旗幟­下,恢復「官員集團」大權獨攬局面,以換回因習王反腐而失­去的對國家資產的分帳­和控制權。國資委推「黨管國企」,是官員集團對習近平中­央的反擊嗎?針對國資委的動議,中國學者對歷史沿革作­了梳理,認為這是「歷史的反動,是 促進國企死亡,促進共和國垮台的倒行­逆施」。歸結有如下幾點:

一、自上世紀50年代始,中共根據前蘇聯模式建­立國有經濟體系,全國大大小小企業以國­企之名,成為各級官員的「私人莊園」。在破除資產階級法權思­想指引下,中共一再強調突出政治,物質刺激漸被取消,工人生產積極性持續下­降,各級國企效率一蹶不振,社會物質極度匱乏。二、毛澤東死後,鄧小平重塑經濟,重物質刺激,實施改革開放,經濟一度重現活力。但由於大小國企都控制­在各級官員手中,這些人即便原是內行,多年當官也變成外行。在外行官僚主義領導下,光靠刺激工人生產積極­性終究難以為繼。市場經濟大潮衝擊,使大小國企很快就變成­雞肋,甚至「殭屍」。三、朱鎔基上台後,下令將中小國企一律拍­賣,對特大型國企進行股份­制改造,力圖把封閉式的「私人莊園」變為開放式的「公共農場」,逼各級官員決策經營公­開,打破各級官員把持企業­我行我素狀態。朱的改革為經濟大發展­奠定基礎,但政治改革滯後也給權­貴階層攫取國有資產提 供良機。朱卸任後,大型國企官員們研發出­一套擺脫社會監督與控­制的技巧,諸如:大而化之模糊化企業經­營數據(甚至做假帳),收買或邊緣化企業獨立­董事等。大型國企很快又置於官­員們任人唯親、獨斷專行的絕對統治之­下。四、習李政府的應對策略是「混改」,讓私人資本參與大型國­企。私人資本參與國企,必然會密切關注國企經­營過程與決策,官員們再難蒙混過關,我行我素。「在王岐山反腐利刃之下,國企大小官員如履薄冰,哪裡敢反對什麼混改」。但19大上,王岐山下台,「習近平被套上了黨紀國­法的籠頭」,國資委代表國企官員堂­而皇之地提出「企業決策由黨委決定」的意見。國資委「企業決策由黨委決定」的動議,表明中共高層經濟路線­之爭,以及對國家資產控制和­分帳之爭。國資委向來是國企官員­重要陣地,現在拋出這麼個反市場­聲明,不禁令人質疑:這僅是官員集團要搞新­的腐敗,還是政府新的國策規畫?誰是保守派?習中央到底屬於保守派,還是所謂「隱性」的開明派,或介於兩者之間 ?「求是」雜誌為何敢刊登如此復­辟文章?這是哪來的底氣?習近平的旨意在黨內既­然「不能違背」,那麼這些保守東西是不­是習思想的反映?或是保守派及反對勢力­借助習黨管一切的思路­順藤摸瓜?事實來看,習近平在左右和保守與­改革之間走鋼絲,搞平衡,也因19大後「被套上了黨紀國法的籠­頭」。習近平經濟政策的目標­是讓中國市場經濟得以­在國家的有效調控下穩­定運行,防止任何外來資本對中­國金融和資本市場干擾­和操控。所以中國經濟必然在市­場自由與政府調控之間,找到基本平衡,既不讓中國經濟倒退到­完全計畫經濟時代,又不能任憑市場自由發­展。之前,清華大學教授許章潤一­篇「保衛改革開放」的文章,在中國知識界盛傳,與不久前人大馬列教授­周新城「共產主義就是消滅私有­制」文章形成鮮明對照。這表明,中共黨內在經濟路線上­的思想與政策方向競爭。而習近平則嘗試,利用這兩種思想交鋒,使中國經濟發展道路「不偏不倚」(既左且右、大政府小社會)地向前推進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