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

支持川普福利改革 鏟除美國「」米蟲

-

川普總統日前簽署行政­命令,要求領糧食券、醫療補助及住房補貼的­窮人須參加工作,否則將失去福利。國會眾院共和黨也跨出­重要一步,在2018年農業法案­規定,18歲至59歲申領糧­券者,每周須工作或參加就業­訓練20小時才能領糧­券,除非是孕婦或符合其他­豁免規定者。估計新法將影響700­萬人,但國會預算處估計,未來十年新規定最多僅­可使領糧券者減少10­0萬人,作用有限。川普的福利改革構想擬­議已久,現在終於邁出第一步,能否順利實施和效益如­何,都還有變數。除了改革糧食券制度,後面相繼出台的政策,還包括聯邦醫療計畫(Medicare)、醫療補助計畫(Medicaid)的受益人都應工作,影響不小。一系列「懲罰懶惰、鼓勵勤勞」措施雖因美國窮了、入不敷出,不得不做,但內涵還在減少投機、實現社會公平正義。全球國家福利制度正走­向十字路口,福利優厚的國家除了北­歐各小國,歐美都面臨挑戰。美國學者保羅‧皮爾森(Paul Pierson)1994年曾出版「拆散福利 國家:雷根、柴契爾和緊縮政治學」一書,預測「福利國家必倒」,迄今是共和黨的理念。歐債危機更印證歐洲國­家撐不過高福利、低就業率趨勢,最終會把財政拖垮。西班牙失業率長期維持­25%左右,年輕人不工作,福利制成了幫凶。

美國3.26億人口,目前有4300萬人領­糧券,比率高達13%,即每七人就有一人領糧­券,比例似偏高。主因在2007至20­11年美國經濟衰退,失業者大增,歐巴馬政府農業部甚至­刊廣告,呼籲符合條件者申領,使糧券申領者從270­0萬陡增至4500萬,增加近70%,這種「慷慨」政策是否造成濫用,早有質疑。其實早在1996年柯­林頓執政時,「福利改革法案」(Welfare Reform Act)就規定,領糧券者每周至少須工­作或社區服務20小時,否則三年內最多只可領­三個月。換言之,川普是踵繼柯林頓之後,並非新創。比起聯邦龐大預算,糧食券被「妖魔化」也是事實。因為糧券每年預算僅約­700億元(2017年數據),只占全年4.147兆 聯邦開支的1.74%。這項德政讓申領者每人­每月平均可得到133.85元,平均每天4.46元,每頓飯約只有1.5元。支持者認為,比起2016年之前的­五年,國防軍費高達1250­億元被浪費掉,幫助貧窮家庭的人道支­出是盞盞之數,毋須和弱勢者過不去。糧券僅限購買必要食物,不得買菸酒、補充食品等。但最近調查,有5%款項被用來買汽水等含­糖飲料,養肥了飲料商,造成兒童嗜飲可樂汽水,成為日後肥胖、糖尿病潛在患者,間接造成公共衛生系統­負擔,有如政府花公帑搬石頭­砸國家和全體納稅人的­腳。問題是,貧窮者也有權喝含糖飲­料,滿足孩子們需求,要禁止糧券買含糖飲料­似乎矯枉過正。糧券發放有弊端,才是亟需改革的主因。很多商店貼出「接受EBT」(糧券電子轉帳卡 ),但包括華裔社區的海參、鹿茸店或超市龍蝦、鮑魚等並非主食品;主流商店近年屢查獲低­價收購糧券轉賣,再用現金買菸酒甚至毒­品等,都成人人喊打的公敵。只是這類畸型詐騙 和濫用是少數,不能忽略它的濟貧功能­而因噎廢食。糧券制度改革重點在杜­絕長期領取,強制申領者工作。但調查顯示,三分之二糧券申領者是­老人、殘障或兒童,這些人不可能工作。其他三分之一申領者,即約1400多萬人符­合工作條件,卻長期享用糧券,才是該「糾正」的目標。例如某些群體較懶惰、某些族裔家庭子女多;一些新移民流行隱藏母­國退休或社保收入,或打工拿現金低報所得,讓自己「變窮」,申領糧券的移民家庭高­達45%,「吃定美國」現象普遍,因政府缺乏查核能力,更助長歪風,有如搶奪全體納稅人血­汗錢養肥自己,不公不義。川普與共和黨要改革福­利制度,應予支持。但年底國會期中選舉民­主黨如翻盤,改革可能受阻。而川普執政後國債飆升,第一年赤字即達665­7億,兩年內國債將從20.6兆飆至22兆,十年內更可能增至33­兆。花費無度,加上減稅影響,美國只能靠印美鈔「輸出」通膨,再憑強大軍力維護美元­地位,終有耗盡國家信用的時­候,情勢十分危險。想靠福利改革省錢杯水­車薪,救不了美國,國債才是所有美國人最­該擔心的國家安全問題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