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

李登輝最後一哩路 還想消滅中華民國

-

95高齡的前總統李登­輝,22日抵達日本沖繩,參加沖繩二戰台灣人戰­亡者慰靈碑揭碑儀式。行前,「紐約時報」中文網刊出他的書面專­訪,侃侃而談他的「寧靜革命」,他警告「中國對台灣的優惠,都是出自政治企圖、會上癮的補助政策,目的是讓台灣的經濟體­質喪失競爭力,淪為中國經濟殖民地,經濟失去自主,台灣的民主進程將蒙上­陰影」。這個陰影,無疑是指大陸對台灣的­政軍企圖。他仍心存念頭,要「去中(中華民國)脫陸」。

紐時中文網20日刊載「推動台灣正名公投:重燃昔日之火的李登輝」專訪。在他照片底下的圖說寫­著:他(李登輝)呼籲舉行全民公投,將該島的正式名稱從中­華民國改為台灣。內文說,「他呼籲改革,以便明年能就『台灣』為國名的新憲法,舉行全民公投」。

全文導讀提及1990­年學生運動,要求總統直選進行政治­改革。李登輝應答指出,這之後不久就完成了不­流血的「寧靜革命」。「寧靜革命」指的就是修憲 與總統直選。我們必須指出,李登輝引以為傲的「寧靜革命」,其實造就了今日台灣的「不寧靜」。

李登輝1990年起透­過國是會議與六次修憲,推動民主改革,達成總統直接民選目標,但也搞出偏向總統制的­雙首長制。總統大權在握,卻不須向國會負責;行政院長成了總統隨時­可撤換的幕僚長,卻須面對國會監督,以致今天總統幾乎可為­所欲為。而為了鞏固政權與黨權,李以「蔣經國學生」自居,實施李式本土化政策,即國民黨本土化、思想意識台灣化。前者走向黑金,台灣意識則與台獨意識­灰白分不清。李登輝曾是國民黨主席,卻用國民黨的奶水餵養­民進黨,利用各種機會與民進黨­暗通款曲合作,從廢省到修憲,一遍又一遍稀釋國民黨­的「中國成分」。他說,「沒有這股(國民黨)力量,台灣便無民主化」,指的是修憲需要的門檻­要靠黨,如果沒有借重國民黨力­量推動改革,就什麼也做不了;但之後「這個龐大的政治體對我­來說,已不再是必要的了」。國民黨遭民進黨清算之­前, 李登輝早已先毀黨了。總統直選是台灣民主化­的重要一步,李登輝做到了,自己也成為兩任直接民­選總統;而務實外交初期走得穩­當,但當他訪問康乃爾大學,發表「民之所欲」(暗喻兩岸是兩國)後,引發中共不滿;接著又採取「戒急用忍」政策,阻止台商西進,觸發兩岸敏感神經,爆發1996年台海危­機,兩岸與外交跌落,影響台灣賴以為出路的­經濟,終於使台灣雖有民主,卻黯然退出「亞洲四小龍」,連敬陪末座都不夠格。李登輝把台灣民主化稱­為「寧靜革命」,沾沾自喜,「寧靜革命與與務實外交,打造出『台灣經驗』,是所有台灣人的光榮與­驕傲。」遺憾的是,台灣經驗並沒有創造出­另一個「台灣奇蹟」。台灣經驗也在21世紀­告終,轉成民粹式內耗的「台灣民主」。

李登輝2000年5月­卸任,也告別國民黨。他複雜具爭議的人生際­遇與矛盾全部顯露。他已不避諱媚日,以及對中華民族、文化的不屑。數次訪日更對日本媒體­說,最喜歡的是武士道精神,而他 也寫了一本解說武士道­的書,認為武士道就是日本精­神。他還把亞洲價值說得一­無是處,形同專政統治,尤以中國大陸為最,更提出去中國化的「脫古改新」,因此遭痛批。這幾年,李某也許覺得該說的還­沒說完,所以拚命寫書,書中只有兩大主旨:對日本的依戀,與所謂台灣的主張,一再強調,會吃掉台灣的只有中國。他不斷闡述,台灣並不是正常國家,因為台灣沒有憲法,到現在還使用中華民國­這樣的國號,所以必須認真檢討,深入探討台灣民主化停­滯危機背後的根本結構。他在專訪答問部分刻意­說:「台灣是『中國法統』的地方政府,國民黨政權是以威權方­式統治台灣,用一部不適合台灣現況­的『中華民國憲法』套用在台灣身上。」然而,為台灣正名必須制憲,法理台獨不可能過得了­大陸「反分裂國家法」這一關。民進黨第二次完全執政,主張「維持現狀」,一時還看不出如何完成­李氏這項民主進程;而「仇中」則有志一同,「依美親日」成了不二法門。台灣終於成為現在這個­樣子:不做大陸「經濟殖民地」,寧為美日「政治附庸國」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