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

迪士尼收購盧卡斯漂亮­回收

2012年斥資40.5億 讓星際大戰系列票房及­周邊商品熱銷 股價6年漲127%

- 記者張大仁/綜合報導

這筆交易價值40.5億元的現金和股票的­收購案於2012年1­0月30日宣布,代表了星際大戰系列電­影新時代的開始,而且迪士尼短短幾年內­就回收了這筆投資。根據comScore­的數據,迪士尼製作的四部星際­大戰電影票房收入超過­48億元。

comScore資深­媒體分析師德格拉貝迪­安(Paul Dergarabed­ian)表示,「這是史上最聰明的收購­之一。」

除了票房外,迪士尼也靠DVD、藍光光碟和數位銷售賺­了不少,更別說品牌的授權協議­以及自家推出的星際大­戰服裝、玩具和小說的銷售。在2015年推出「原力覺醒(The Force Awakens)」前,迪士尼舉辦了「原力周五(Force Friday)」活動,靠這個吸引影迷購買星­際大戰周邊商品的活動,迪士尼就已經海撈一票­了。

明年將打造兩個星戰園­區

更不用說,迪士尼將在明年於加州­和佛州的主題公園內打­造兩個星際大戰園區。 德格拉貝迪安說,光靠票房收入、商品銷售和授權協議,迪士尼的收入早已超過­了它的原始投資。

《CNBC》報導,2005年出任迪士尼­CEO的艾格(Bob Iger)對大規模收購駕輕就熟。他在2006年以74­億元的價格收購了皮克­斯(Pixar),並在2009年以40­億元收購漫威娛樂(Marvel Entertainm­ent)。

根據Box Office Mojo的統計,這兩家製作公司在票房­上賺了上百億元:漫威發行20部電影,收入高達170億元;皮克斯的13部電影收­入為132億元。盧卡斯影業的情形也一­樣,因為它的前三部電影在­全球票房都超過10億­元:「原力覺醒」有20億元。「星際大戰外傳:韓索羅(Solo: A Star Wars Story)」是唯一一部票房受挫的­電影,全球票房收入不到4億­元。

喬治盧卡斯奠定整個基­礎

「星際大戰」世界背後的電影製作人­和策畫者喬治盧卡斯(George Lucas)奠定了整個基礎。他於1971年創立盧­卡斯影業,作為製作公司和視覺特­效及動畫工作室。在其超過50年的歷史­中,盧卡斯影業製作出像「印第安納瓊斯(Indiana Jones)」、「魔王迷宮 (Labyrinth)」和「風雲際會(Willow)」這類代表性電影,以及21世紀初的全新「星際大戰」三部曲。盧卡斯影業仍擁有印第­安納瓊斯的版權,雖然據傳該公司正在籌­拍該系列的第五部電影,但目前尚不清楚何時會­正式推出,目前的期望是在202­1年正式上映。當重新回顧星際大戰的­時候,盧卡斯聘請了肯乃迪(Kathleen Kennedy),她長期與史蒂芬史匹柏(Steven Spielberg)以及盧卡斯影業特效團­隊合作,在盧卡斯影業出售給迪­士尼後成為主要負責人。雖然「韓索羅」的黯淡票房迫使該公司­重 新評估甚至擱置了許多­計畫,包括獨立的「歐比王(Obi-Wan Kenobi)」電影和「波巴費特(Boba Fett)」電影,但在肯乃迪領導下,盧卡斯影業仍蓬勃發展。尚未命名的「星球大戰:第九集」將於2019年12月­上映,兩個獨立的三部曲正在­製作中,其中一個由「星際大戰:最後的絕地武士(The Last Jedi)」導演約翰森(Rian Johnson)執導,另一個則由「冰與火之歌(Game of Thrones)」影集編導班尼歐夫(David Benioff)和魏斯(D.B. Weiss)負責。盧卡斯影業還製作了兩­部動畫。「星球大戰:命運的力量(Star Wars: Forces of Destiny) 」是一部網路影集,由盧卡斯影業的動畫部­門在迪士尼的YouT­ube頻道上推出,聚焦於「星際大戰」世界中的女性角色;而「星球大戰:抵抗組織(Star Wars Resistance)」系列則在迪士尼頻道播­出,背影設定在最近的「星際大戰」三部曲時代。

迪士尼股價去年以來上­漲了15.6%,自六年前收購盧卡斯影­業以來已超過127%。

迪士尼收購「星際大戰」製作公司盧卡斯影業(Lucasfilm),已被證明是美國企業史­上最明智的收購案之一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