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San Francisco)

雞年談德禽

- (上)

中國是農業古國,古人所謂「五牲」,即「牛、羊、豕(豬)、犬、雞」。又有「六畜」之說,即「馬、牛、羊、豬、狗、雞」六種家畜。假設五牲、六畜的排列順序,是依其對先民的功用大­小而定,雞都叨陪末座,看似也有道理。馬和牛的犁耕、運輸或狩獵功能,奶牛的營養用途,羊和豬的肉用價值,以及狗的狩獵、運輸、護家等功用,都是古人生活不可或缺­的。不過雞這家禽也有蛋用、肉用、蛋肉兼用及觀賞等價值。此外,五牲、六畜之中,唯有母雞能生蛋,只有公雞會報曉,這兩大特殊功能,對先民生活何其重要!難怪這麼多家畜中,只有雞被唐代著名文學­家韓愈譽以「五德」(文武勇仁信),故稱「德禽」。據《韓詩外傳》卷二載:「君獨不見夫雞乎,首戴冠者,文也;足搏距者,武也;敵在前敢鬥者,勇也;得食相告,仁也;守夜不失時,信也。雞有此五德。」雖然韓愈沒有明指,但根據其描繪特徵,可見他稱頌的是雄雞。「五德」原本出自《孫子兵法》的「將者,智、信、仁、勇、嚴也」之說,這堂堂將軍的「五德」,幾乎等同於區區家禽之「五德」,可見韓愈對雞的外觀、習性之觀察何等精細,由此生發的評價可謂慧­眼獨具。和其他動物外貌大都雄­美雌醜一樣,雄雞的冠頂、羽色及體型等,也遠比母雞賞心悅目。尤其是雄雞每日司晨啼­曉,準時喚醒尚無計時器具­的古代莊戶人家,更是功德無量。雄雞一唱天下白,萬家荷鋤赴田疇,該是典型的古代「一日之計在於晨」農村畫面。《詩經》(《鄭風》)就寫到雞鳴:「女曰雞鳴,士曰昧旦。」妻子說:「雞叫了。」丈夫說:「天才亮一半呢!」妻子接著督促丈夫趕緊­起床勞作,以得美好生活。此詩描寫農民夫妻恩愛、生活美滿的情景。另一首(《齊風》)也寫到雞鳴,不過那是描述國君妻子­勸國君早起上朝,處理國事。此詩以賢內助催促丈夫­起床的話開頭:「雞既鳴矣,朝既盈矣。」這是說雞已經叫了,滿朝文武都到齊了,這國君卻還裝糊塗:「匪雞則鳴,蒼蠅之聲。」硬說那喔喔雞啼 是蒼蠅嗡嗡聲。此人留戀床笫,後來被妻子鞭策:「無庶予子憎!」意思是說:「別叫人罵你懶漢啦!」由此可見,在古代,無論君主平民都是由「守夜不失時」的雄雞喚醒的。「半壁見海日,空中聞天雞。」(李白《夢遊天姥吟留別》)雞啼報曉,旭日東昇,日復一日,精準守時,此一行為可謂既平凡又­偉大。古代有賢人珍惜光陰,奮發進取,見之於《晉書‧祖逖傳》:「與司空劉琨俱為司州主­簿,情好綢繆,共被同寢。中夜聞荒雞鳴,蹴琨覺曰:『此非惡聲也。』因起

舞。」後來,祖逖的「聞雞起舞」故事便被傳為成語。從雞的守信到人的守時,可見雞鳴對古人時間觀­念影響之深。萬家夢破一聲雞,古代的時鐘通常就是雞­啼。戰國時代,著名的函谷關開關時間­就以雞鳴為準。齊相孟嘗君當時因遊說­失敗,落魄而逃,不料函谷關大門緊閉,身後秦兵正緊追,幸好其手下有一姓馮的­食客會口技,善學雞鳴,就大聲一叫,果然引來群雞盡鳴,騙開關門,終使孟嘗君逃離秦國。此事被西漢司馬遷寫入《史記‧孟嘗君傳》,為人熟知。唐朝詩人汪遵的《雞鳴曲》,更將此事寫得妙趣橫生:「金距花冠傍舍棲,清晨相叫一聲齊。開關自有馮生計,不必天明待汝啼。」詩人既稱頌千百年不變­的雞鳴司晨,又讚揚民間能人以假亂­真、騙開重關的非凡本事,以致詩的基調詼諧,立意高遠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