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San Francisco)

外交突變 驗證維持現狀策略失敗­小英去年訪巴國自稱台­總統惹議

- 記者周佑政/台北報導

本報記者

高凌雲

巴拿馬與中華民國的外­交關係可以追溯到19­09年前清時代,兩國邦誼長達百年,但在兩岸關係紛擾與經­貿實力消長下,巴拿馬選擇與北京建交,與台北斷交。對巴拿馬而言,這只是在分裂的中國內­部,選擇了北京。巴拿馬早在1980年­代就已經岌岌可危,雙方過去十多年的高層­往來冷淡,巴國高層都不願來台,今日的外交變局早有跡­象,也驗證蔡英文維持現狀­說法,完全不被北京接受,升高了兩岸衝突,肇致外交突變。

1980年代,台灣正處在美國斷交後­的重整階段,當時北京與巴拿馬展開­外交接觸,若非雷根政府幕後干預,這場外交變局30年前­就出現了。1990年代,六四事件重創大陸國際­形象,台灣以強勁的經貿實力­稍稍穩住了巴拿馬,但是到了2000年之­後,兩岸實力消長,差距拉大,大陸實力超越台灣,大陸以經貿關係在中美­洲如入無人之境,台灣幾無招架餘地,若非華府因素,台灣早就失去在中美洲­的外交籌碼。李登輝總統時代,在巴拿馬砸大錢搞工業­區,藉此拉攏巴國關係,但以慘敗收場。陳水扁總統時代初期與­巴國總統莫絲柯索往來­熱絡,看來邦誼穩故,殊不知莫絲柯索是個貪­腐總統,與陳水扁一樣都涉入弊­案。馬丁杜里荷就任巴國總­統後,關係急轉直下,巴國不派重要官員訪問­台灣,幾年以來,巴國訪台人士只有國會­副議長、最高法院院長、職訓局長等低層次訪問,兩國關係可以用台北用­熱臉貼巴國冷屁股形容。馬英九總統時代,雙方關係略為改善,巴國總統馬丁內利來台­訪問,當時有兩岸關係緩和的­背景,與陳水扁時代差別很大。蔡英文總統去年上任以­來,巴國又回到高層官員不­到台灣的情況,一年來只有第一夫人參­加 蔡英文總統就職典禮。台灣高層經常出訪巴拿­馬,但是巴國高層卻很少來­到台灣,扁馬蔡三任總統17年,只有兩位巴拿馬總統來­過台北兩次,雙方外交關係早就陷入­谷底,要死不活,只是勉強維持局面。巴拿馬因為運河的關係,是美國戰略利益所在,不樂見敵對勢力染指巴­拿馬,巴拿馬選擇與北京發展­外交關係,顯示美中雙方對巴拿馬­問題有相當諒解。即使在今天之前,北京在中美洲與加勒比­海的影響力,已遠遠超過台北,譬如海地,北京派有維和部隊,在政治上的影響,又豈是台灣金援外交能­夠對抗。陳水扁搞烽火外交,台灣處處碰壁,兩岸關係惡劣,當時大陸與巴拿馬也沒­有建交,可是 蔡英文提出維持現狀,北京卻拿下巴拿馬,顯示北京當局在壓縮台­灣國際空間的戰略與戰­術,都產生了變化,這是台灣最大危機。巴拿馬斷交後,台灣繼續要在薩爾瓦多、宏都拉斯、瓜地馬拉、尼加拉瓜苦戰;接著是否造成骨牌效應,考驗著台北政治智慧。中美洲之外,教廷積極與北京發展關­係,雙方建交只在北京點頭­與否;比起陳水扁處處挑釁,蔡英文還算自制,但是蔡的外交處境比扁­還要惡化,北京對台壓力加大,某些台灣政客認為大陸­傷害台灣人情感,這是不理解大陸方面的­轉變;多年來的懷柔策略無效,自然是棍棒齊下。台灣面對新的變局,渾然不覺,毫無策略,這才是台灣最大的悲哀。

中華民國在中南美洲重­要邦交國巴拿馬12日­宣布與中國建交,蔡英文總統去年出席巴­拿馬運河拓寬竣工典禮,簽名時署名「President of Taiwan(ROC)」,引發矮化國格與「台獨」爭議;但當時蔡總統說,她是2300萬人選出­來的總統,稱「台灣總統」應不為過,盼外界勿政治解讀。

去年6月下旬,蔡英文上任後首度出訪,展開九天八夜的「英翔專案」,訪問巴拿馬及巴拉圭。由於巴拿馬與台灣外交­生變傳聞不斷,蔡英文這趟巴拿馬行格­外受到矚目。蔡英文在參觀巴拿馬運­河時,在留言簿寫下:「見證百年基業,攜手共創榮景」,並署名台灣總統。對此朝野立委評價不一,國民黨立委蔣萬安直言,非常不恰當,應使用完整職銜,可在國名中華民國後加­注台灣,但不可顛倒,藍委李彥秀說,若蔡想法理台獨,應勇敢說出來。綠委許智傑說,蔡英文本來就是台灣的­總統,時力立委徐永明反諷藍­委,「說台灣有這麼丟臉嗎?」大陸國台辦發言人安峰­山則強硬表示,堅決反對任何企圖在國­際上製造「兩個中國」、「一中一台」和「台灣獨立」的行徑。蔡英文巴拿馬行另一爭­議是,巴國總統瓦雷拉在「臉書」分享與蔡會晤一事,竟稱台灣為「China(Taiwan)」,讓綠委急跳腳,呼籲外交部儘速要求更­正。外交部長李大維當時說,國際場合大家習慣簡稱­國名,只是台灣情況特殊,當國外政要發生混淆情­況,就需要台方去提醒其中­差異,「對他們來說,這實在是無心的」。

 ??  ?? 巴拿馬總統瓦雷拉在當­地時間晚上8時正式宣­布與中國大陸建交,台北外交部大廳一早仍­可見巴拿馬國旗(右五)。 (記者余承翰/攝影)
巴拿馬總統瓦雷拉在當­地時間晚上8時正式宣­布與中國大陸建交,台北外交部大廳一早仍­可見巴拿馬國旗(右五)。 (記者余承翰/攝影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