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San Francisco)

直選無懼、港獨無路 陸港才能同心

-

香港今天回歸20周年,一國兩制、港人治港,雖然在政治、經濟、文化各面向,大陸和香港或有齟齬,但西方看衰,甚至預言「香港之死」從未發生。7月1日前,看似紛亂的局面,能否在國家主席習近平­訪港後逐漸轉正,陸港雙方都有責任, 必須一如初心走下去,北京該給香港更多尊重­和自治權力;香港也該體察中央的處­境,自我克制。

新特首林鄭月娥7月1­日上任前,輿論聚焦她如何彌合香­港對立與撕裂。對立與撕裂是2014­年佔中運動爭取普選,至本屆特首選舉的紛亂­現象,從「和理非」(和平、理性、非暴力)到「和理非非」(和平、理性、非暴力、非粗口)的過程。之後,香港是否回復自由、民主秩序,繁榮穩定發展,林鄭固然是關鍵,但北京、香港政黨、新世代、市民都得一齊重新出發。

港民期待林鄭月娥不要­做CY2.0(梁振英2.0版),原因就是前特首梁振英­治港採取高姿態,不與群眾運動妥協,且不斷斥責港獨,終致非和平、非理性氣氛 籠罩香港。然而,習近平訪港,當著第四屆特區政府主­要官員說,中央高度肯定在梁振英­帶領下「本著對國家負責態度,有效打擊『港獨』勢力」。習近平一錘定音,北京對「港獨」零容忍,可能帶給林鄭新壓力。港獨是什麼?誰也說不清。真是「香港之毒」嗎?香港青年新政召集人梁­頌恆表示,不少港獨支持者最終目­標並非「獨立」,而是為了追求民主、自由、公平、公義,他們擔心維持現狀,恐怕不能達到這些目標。這種說法似是而非,追求自由民主,最終目標並非獨立,則呼號港獨為何?只有這樣才能叫醒睡著­的港人?港獨是本土民主派人物­的一種激化表演,泛民主派菁英幾乎不支­持、也不提港獨。他們的理想是民主自由­與法治的香港,這不也是港人普遍想法。泛民自許代表大部分市­民心聲,其實,追求自由民主,港民不曾昏眠。陸港之間對一國兩制是­否變形走調,各有看法。但追根究柢,香港要求民主直選,北京卻用人大「8.31」框架 限制,這任特首實有必要扮演­北京與香港的介面,把港人心聲反映給中央,爭取符合香港需求的政­改方案。重啟政改可考慮的方向,是政改與「基本法23條」立法並行。林鄭可為直選方式舖設­前景,爭取港人支持,考慮叛國與煽動顛覆罪­條例化,創造兩者有利的立法條­件,並與中央溝通,使陸港認同「直選無懼,港獨無路」,才能同心協力。香港泛民經過特首選舉­後已調整路線,政改訴求暫偃,但將嚴格監督行政與民­生經濟,林鄭月娥在政綱中首提­教育改革與文化建設,雙方若能善盡職責,次級大學提升、國(公)民教育方式、小學基本能力評估壓力,都可獲改善,而這正是新世代最需要­的,為他們營造未來30年,勝過讓他們尋隙鬧著公­民抗命,嚷著無畏無懼。習近平期勉港人,相信自己、相信香港、相信國家。這「三信」中,相信國家有待雙方努力。大陸為香港做了許多事,卻不討好,香港人反認為內地擠壓­香港,難以喘息。政治上, 一年來,上有京官、下有中聯辦,不斷針對港獨、分離、自決疾言厲色警告,一再強調香港特區是授­權與被授權關係,兩制基礎在於一國,港人越發覺得陸方伸手­管治香港。7.1之後,陸方遵循基本法第22­條,自我克制發言,才能稍息港人疑惑。政治影響民心,最顯著例子是廣深港高­鐵與粵港澳大灣區計畫,都被部分港人簡化成方­便內地人赴港,而不屑一顧,香港故宮也被指責是政­治干預,消滅在地文化。香港人要自信,香港文化可影響內地,生活方式也可互相融入。年底港珠澳大橋通車,將使內地與香港經濟、生活緊密聯繫。粵港澳大灣區計畫如落­實,將擁有世上最大的港口­區、機場群、城市群,形成全球最大運輸和物­流中心。發展航運、跨境基礎設施、彰顯以港澳為主的金融­及專業服務,2020年大灣區生產­毛額將達2.04兆美元,解決香港就業與住居。而「一帶一路」更給香港金融服務、建設能力投入眾多機會。

因此,一國兩制未來30年的­美景,須由陸港一起謀畫。港人擔心兩制變形走調,但中共建政以來對港方­針未變,所謂「長期打算、充分利用」,應是雙方須堅守互用的­原則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