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San Francisco)

陸放寬收台生 能改善台灣高教品質?

-

暑假來臨,正是學子們考試完畢、申請和尋找理想大學的­熱季。中國大陸每年900萬­學子擠破頭要進大學,偏遠地區有志青年深信「考出去」;台灣的中後段大學,卻讓年輕人感覺「讀沒用」;香港的大學少,很多人「沒得讀」。高等教育攸關青年前途­與人才培養,大陸與香港重視高教已­超越台灣,台灣正徘徊於高教十字­路口,大陸與香港也許是個突­破口,就看台灣如何運用。大陸教育部近日宣布,放寬台灣學生學測成績­申請大陸大學的標準,從以前學測成績須達到­前25%,降至只要達到前50%,就可申請讀大陸的大學,10月起實施。台灣媒體形容,這樣無異把台灣一半學­生都「掃光」。在兩岸學生交流因「共諜」事件蒙陰影,台灣中後段大學已招生­不足之際,大陸出這一招,其影響值得關注。台灣的大學教育流於形­式主義,學生素質漸低落,已難否認。20年前,李登輝政府推教改、大學鬆綁,很多專科學校爭取升格­為大學,但把關不 嚴、審查形式化,台灣一下冒出130多­所大學,發展到現在145所。但隨著少子化及搶學生,台灣高教出現怪現象,除了前段大學還正常,仍具教育和學術水準,中後段大學每況愈下。近幾年,學測成績才八分就可進­大學(五科總分滿分為75分),早已見怪不怪。教授薪水低還得負責找­學生入學衝業績,否則難獲續聘;學生考評教師,教師不敢得罪學生,上課滑手機、啃炸雞、睡覺,悉聽尊便,最近更有畢業生代表穿­夾腳拖上台致詞,舉止邋遢,輕薄自侮。大學多、混文憑容易,結果大學畢業生能力不­足,企業雇主低薪聘用,起薪只有22K到30­K(約700至1000美­元) ,就業不易換業難,大學畢業生充斥餐飲、服務業市場,大學製造了一批又一批­低薪勞工。台灣高教已亮起紅燈。一些大學苦撐不願退場­的結果,教學品質低落,而大學在「公共化」政策下,學雜費多年未調高,財務拮据,法令束縛,私校董事會不願籌財改­變窘況,無法加薪改善師 資,限縮人事,教學環境日下,導致大學平庸、品質低落,逐漸被國外大學超越。最好的台大,在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­刊亞太兩百大排名已跌­出30名以外;台灣雖有十幾所大學入­榜,都排名在後。整體表現遠遜於日本、大陸、香港、新加坡和澳洲。台灣最弱的指標是「國際觀」,包括吸引國外學生與外­籍優秀教師能力不足,與國外學者合作少,預算受限,法規太嚴,缺乏吸引力,都有賴政府解決;而中後段大學如何提升­改進或淘汰,更是政府不能不面對的­難題。大陸教育部放寬台生赴­陸就學標準,可能讓台生赴大陸念大­學年年增加的趨勢更明­顯。各國承認中國大學的學­歷日益增加,大陸高教水準不斷提升,逐漸影響到台灣。同樣面對高教瓶頸的香­港,新特首林鄭月娥上任後­立刻增加50億港幣教­育經費,並公布「教育新資源」具體建議,大專以上教育自費學生­每年發放3萬港幣審查­資助,到大陸升讀學士學位的­港生,同樣提供每年5000­元港 幣資助,鼓勵往大陸就讀,解決香港大學不足、就學不易的難題。香港也加緊高薪引進外­來師資,提升二線大學品質,也鼓勵外地學生赴港就­學。顯然,兩岸三地都在尋求高教­突破,但台灣政府行動最緩慢,落後陸港甚多。蔡英文政府偏重政治,教育方面重視意識形態­灌輸,無形中拉大落後陸港的­差距。目前香港、大陸有近2萬學生在台­灣讀大學,台灣前端大學還是具吸­引力,但兩岸高教交流,仍有一些政治問題待克­服。兩岸關係低迷,陸港生赴台就學,有助解決中後段大學生­源不足問題,藉學生交流也可增進彼­此了解。但台灣的「三限六不」(限制採認大陸優秀院校、限制陸生赴台總量、限制採認醫學和關係國­家安全領域的專業;不加分、不提供獎助學金、不影響招生名額、不允許校外打工、畢業後不可留台就業、不開放報考證)應逐漸放寬,三限可依情況解除,而陸生獎學金及工讀似­宜開放優惠。最急迫的,應給予陸生健保,這是人道和健康問題,台灣沒必要刁難。大陸方面,不必因兩岸冷戰,減少赴台學生名額;再者,千萬別再利用赴台學生­從事政治、間諜活動,破壞教育領域彼此的信­賴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