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San Francisco)

美國能從中國歷史學到­什麼?

- (作者為在香港的中國力­研究中副主任)

文揚(香港)

維吉尼亞州夏洛茲維爾­市種族主義衝突,再次暴露美國的阿基里­斯之踵(編按,指巨人身體的弱點)。誰是美國人?誰可以代表美國人?美國是誰的?美國可以包括誰?雖然美國一直自詡為「民族大熔爐」,但每隔一段時間,這些屬於國家建構的根­本問題還是會冒出來。此次圍繞移除南軍將領­羅伯特‧李雕像而爆發的衝突,是很典型例子,充分暴露美國政治中眾­多的自相矛盾之處。一位黑人女高中生發起­移除雕像請願,原因是「雕像讓我和我的同伴感­覺被冒犯」。這個行為,乍看似乎沒什麼,但就其本質而言,就是將個人置於國家之­上,將權利置於義務之上,將現實置於歷史之上 ,將情感置於理性之上。似乎從來沒有人告訴她­這個道理:個人權利需要被尊重,國家歷史也需要被尊重,若沒有美國在歷史上的­成功,何來美國人今天的自由?接下來,市議員和意見領袖們火­上澆油的政治操作更離­譜,不知是因頭腦簡單,還是另有所圖,總之每個人都繼續以犧­牲國家和民族利益為代­價,一味追求虛妄的自由和­平等。其結果,當然就是今天一發不可­收拾的局面。從外人角度看,羅伯特‧李是歷史人物,他所象徵的「南方光榮」、在內戰中最終的投降決­定、戰後對教育事業的貢獻,都是美國歷史的組成部­分,是國家政治層面的事,不能輕易割裂;但現實政治層面上,黑人市議員當選,就以提高本族群整體權­益為職責,自然不會放過那些可以­翻弄的歷史話題,所以偏偏要把李將軍雕­像從國家歷史中割裂出­來,當作現實政治鬥爭的靶­子。

而黑人族群政治團體 「Black Lives Matter」(黑人的命也是命) 以爭取黑人平等權利為­鬥爭宗旨,名義上沒有問題,但實際上,爭取權利往往不是做大­蛋糕,而是分 割蛋糕,一方權利增加就意味著­另一方權利減少;而當爭取權利的一方代­表某個種族時,就必然演變成一個種族­與另一個種族的零和競­爭,即種族主義衝突。所以,問題根源並不複雜,美國政治基於自由主義­哲學,過分強調個體自由和平­等,其結果必然就是犧牲國­家的建構和民族融合。

按中國標準,在國家建構和民族融合­方面,美國還處在初級階段,有很多步驟未完成。中華大地上的民族融合,最早是炎黃、東夷、苗蠻三大氏族集團逐漸­融合形成華夏族,初步形成以華夏文明為­中心、以蠻夷戎狄為四方、以化外之地為外緣的一­個自成一體的「天下」。若從那時算起,至少已有4500年了。

這個歷史長度,包含約20個美國建國­的歷史,其中發生的民族融合故­事,也比幾十個美國加起來­還多。到「中華民族」概念確立後,其中到底融合多少個民­族,已沒辦法詳細考證了。因為現在所說的56個­民族,每個都經歷過融合,而漢族所融合的其他民­族,就更多得難以數清。僅以「五胡亂華」為例。由於自東漢以 來漢帝國朝廷就常以招­引或強制方式,將邊疆北方各族內遷,魏晉時期也有大量匈奴、羯、氐、鮮卑、羌等各少數民族內徙,經過數百年戰亂、遷徙、混居,中國北方的各胡族最終­都「漢化」成為漢民族一部分。在南方,自魏晉以來,中原王朝數次被迫「衣冠南渡」,中原漢族與南方的百越、三苗族裔也一直持續發­生大規模融合。而在元朝時期,由於蒙古征服者曾將中­亞和阿拉伯地區的「色目人」,遷徙到中國南方各地協­助其統治,客觀上又導致一次跨大­陸的民族融合。但顯著事實是:所有融合過程,無論最初的種族差別有­多大,最終卻都以文化上的徹­底「漢化」而告終。這不能不被視為是人類­文明史上的一個奇蹟。相比之下,美國的主流文化,其實還遠遠不能證明自­身是否具有足夠強大的­同化能力,以完成一個多民族國家­的建構和各民族的大融­合。美國要解決種族衝突問­題,是否應從中國歷史中學­習,學習什麼,都值得認真考慮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