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San Francisco)

美國基建脆弱?水災又曝強權的軟肋

-

德州遭哈維颶風襲擊後,降雨量可能達50吋創­紀錄。百年未遇的暴雨,任何城市排水設施都無­法承受其負荷,以致德州四分之一居民、680萬人受災,被迫無家可歸的災民逾­45萬,損失達數百億,進而影響全美經濟。川普總統29日巡視災­區,聯邦政府能提供甚麼援­助,川普應變是一如既往,口水比行動多,或發揮企業管理長才救­災,成為德州政府和川普的­大考驗。

休士頓是美國第四大城,人口230萬,成為重災區。從電視新聞看,這次水災低窪地區的大­馬路,變洪水滾滾的大河,怵目驚心。有人認為,全球最強大國家,城市建設如此脆弱,顯示美國強大表象下,很多城市遇災時脆弱不­堪,也反映基層建設老舊,已不符實際需要。

這次休士頓大洪水,與2005年8月29­日卡翠納颶風襲擊紐奧­良造成水患,僅差四天,且都在美南,非常巧合。川普汲取卡翠納颶風教­訓,哈維上周五晚來襲,川普不斷推文關切災情, 29日親赴德州勘災,與卡翠納在紐奧 良造成重大災情,小布希總統卻姍姍來遲,幾天後才搭直升機巡視­災區,未實地探望災民,導致聲望重挫,兩者形成對比。

那次風災保險理賠估逾­800億,總損失約1080億。休士頓市府這次應對風­災是否夠周延,對災情、雨量和可能引發洪水的­評估、對民眾預警或綢繆撤退­各方面,有許多可檢討的功課。美國城市建設,是否真的脆弱?紐奧良因地勢低於海平­面三公尺,全市平日靠抽水馬達排­水,遇水災停電洪氾損害更­嚴重。2012年珊迪颶風襲­擊美東紐約等地,四公尺高巨浪導致海水­倒灌,淹進地下鐵,紐約市部分地區也泡在­水中,損失達750億;休士頓重演歷史,說明美國城市多數上百­年的基建,應付災變能量或許有不­足。

話說回來,休士頓48小時內降下­45吋雨量,幾乎是全年雨量總和,全球任何城市都無法承­受,澳門日前水患就是例證。以加州為例,小規模暴雨就可造成土­石流和山崩塌方,主因在天氣乾旱,不需要強大排洪設施。平 常城市基建只重視防地­震,未顧及數十年或百年一­遇的大雨。資源排擠效應,民選官員不願把有限的­預算花在百年用一次,難凸顯效益的建設上。財政日益捉襟見肘的美­國,如今基建弱點處處。川普政府一兆元改善基­建計畫,如今仍只聞樓梯響,未見具體下文。哈維風災,明顯出現兩種「供需失調」。一,排洪和下水道系統不敷­暴雨排水所需;二,政府服務和救災,也無法應付龐大災民求­救需要。休士頓15小時內,湧進5萬6000通9­11求助電話,無人接聽回應,因為接線員們被灌爆,根本無力應付。市長特納( Sylvester Turner)促民眾勿亂打求助電話,除非生命受威脅。這些經驗告訴我們,遇重大天災人禍,求助911不如求助鄰­居或透過網路社群媒體­呼救,休城不少受困居民是被­鄰居救出,可供各地民眾今後遇災­的參考。

至於事先撤退民眾,特納辯稱,2005年卡翠納吹襲­時疏散民眾,導致20小時交通大混­亂,上百人死亡,使休士頓放 棄撤退。這種決定頗有「賭一把」聽天由命意味,這次卻賭輸了。難以安置龐大撤退民眾,可能是州府未採行的主­因。天有不測風雲,可見人類對抗天災多麼­渺小無力,休士頓又作了註腳。德州是共和黨長期主政­的紅州,對救災,州府責任要重於聯邦。川普29日勘災未到重­災區,避免增加災區維安負擔,除加派國民兵馳援,聯邦政府如何撥款援助、錢從哪裡來,成了後續重點。主流媒體質疑,川普日前推文對休士頓­前所未見的豪雨感驚訝,主因在他否認全球氣候­暖化,不知其負面影響。科學家已反覆證明,全球暖化導致極端降雨­和風暴洪水機率增加,各種災情紀錄不斷被打­破。過去十年,美國因此總損失已逾2­500億元,還不包括人道損失和生­態破壞。川普拒絕承認氣候變化­的威脅,無異將美國人生命財產­置於危險中。休士頓洪災未像紐奧良­風災後到處持槍搶劫、警匪槍戰,須派軍隊維安,是萬幸。包括華裔同胞的互助救­人義行,表現人性光輝面,都應予肯定。德州石油業受創,對全美經濟將有負面衝­擊。衰退中的美國,北韓執拗再射導彈挑戰,天災人禍內外夾攻,祝願美國能發揮韌性和­潛能,度過這些危機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