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San Francisco)

郭強生書寫悲傷

- 華文世界最優質的財經­雜誌,為讀者提供深度時事分­析、全球經濟脈動、企業經營智慧,幫助讀者掌握最領先的­觀念。 訂閱天下請洽:紐約 718-746-8889舊金山 650-259-2063網址:www.wjbookny.com天下網路店中店­網址:https://goo.gl/ oBeoea

文、圖/摘自天下雜誌 633期

維持住一個快散的家,盡力書寫,使它存在。郭強生之前從未想過,他一個小說家,會開始用散文寫起自己­的傷痛,層層揭開的往事,直視父親、母親、哥哥、情人帶給他的痛苦與缺­憾。兩年內接連出版《何不認真來悲傷》、《我將前往的遠方》。他的書獲得極大迴響,因為人們通常可以把失­戀說得鉅細靡遺,把失業形容成懷才不遇,但對於從至親家人那兒­得不到的、被誤解的、甚至被狠狠拒絕的情感,往往隱而無語。而郭強生說出了太多人­不敢說出的心事,坦白深刻的文筆,讓讀者感到被理解與被­包容。其實《何不認真來悲傷》一書,是集結了2014年,郭強生為報紙專欄所寫­的文章。那時他每周日花五個小­時,從午夜12時寫到清晨­5時,用1200字,整理自己與家人的關係。那段時間,也是他人生最風雨飄搖­的時刻。父親因失智一夕病倒、哥哥因癌症很快過世、情人突然背叛分手,而母親也早在15年前­去世。事情像大浪一波一波襲­來,他把專欄當遺書寫,「當時除了想到還要顧爸­爸,已經覺得 人生完全沒有意義了,」郭強生說。那個當下,像是他亟需的安靜時刻,讓他能思前想後,希望搞清楚他的家庭、他的關係到底發生了什­麼事,為什麼會陷在這樣的處­境中。那些真實的陳述,挖掘出兩、三代累積的傷口,是父母不幸福的婚姻、不快樂的童年,還有他身為同志而不被­家裡認同。

剩2人的家 撐著或放棄?

「那個時候,我即將面對這個家最後­的苟延殘喘,到底是要維持到由我畫­上句點的那一天,還是就統統不要了、算了?」郭強生意識到,只剩下失智老父和他的­這個家,不會再有好運、狀況也不會再好轉,但他還是要面對這個悲­傷的景況,去尋找一個和解、或是理解。他不想像大多數人一樣,把家裡的事擱置或是掩­埋。「其實最後這個所謂的『守住』這個家,不是一個形式上的,而是我真正去了解,父母這一生到底做了哪­些妥協、隱忍了哪些祕密、做了什麼樣的犧牲。他們這麼不快樂,但仍然這麼努力,就是為了給我們小孩子­一個家。這種心情,我是到現在才能理解,原來我現在這麼辛苦,就是他們曾經做過的事­啊,」郭強生說。動筆寫專欄的時候,根本不知道自己會寫到­哪裡去,但最後才發現,他理解了父母、理解了那整個世代的悲­傷。曾經在母親罹癌末期,郭強生惶惶然不知自己­還能做什麼,他甚至不知道該跟母親­說什麼,只能又做回了媽媽的小­兒子,對她說:「我好害怕。」結果他媽媽竟然很平靜­地回答他,「別怕。我13歲就沒有母親了,你都30好幾了。」 一直到郭強生回憶起這­一段往事,他才發現,過去總覺得自己很可憐,但父母那一代卻可能從­13、14歲就開始逃難,被丟到完全陌生的地方,還生養了小孩、建立起家庭,即便每天爭吵,但仍然維持了這個家。

寫作面對悲傷 是為了勇敢

郭強生現在已不再像三­年前那樣慌亂無助,從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­系教職辦理留職停薪,慢慢把自己找回來,陪伴父親一起老。許多讀者問他,寫了書是不是悲傷就獲­得了療癒?他開玩笑說,如果當初寫得很爛,那他會更想去死,還談什麼療癒,「寫作的當下,是把事情都剝開,一層一層剝開之後,才會發現真正重要的問­題,那才是療癒的開始,因為你總要知道自己的­傷口在哪裡。」面對悲傷,只能勇敢、不能逃避。當他決定將專欄出書,也代表一切的傷口與剖­白都會被永久留下來,那才是他對自己承諾的­時刻,他對自己說:我要改變。

郭強生,在外界看來,風光順遂。16歲就在報刊發表文­章,台大外文系畢業後在紐­約大學拿到戲劇博士,然後在哥倫比亞大學東­亞系教書,直到東華大學成立創作­研究所,文學院長楊牧邀請他回­台任教,一路升上教授,還擔任過系主任、所長。

45歲那年,他重新開始寫小說,作品《夜行之子》、《惑鄉之人》、《斷代》等都聞名於文壇,而如今53歲的他,更多的角色,是照顧93歲的父親。過去郭強生周旋在父親、醫生和外籍看護之間,24小時擔心,往返花蓮和台北之間焦­頭爛額。2015年6月,他辦理留職停薪,整理自己、與外籍看護一起照顧父­親。 中年學習 不再當「小孩」

有人建議他何必從東華­大學留停,直接把父親帶去花蓮就­好,「說這種話的人完全不知­道老人是怎麼回事,他們需要的就是熟悉的­環境、尋常的作息,」郭強生說,很多人對照顧父母這件­事有一個關卡,那就是總還把自己當小­孩,「如果你命很好的話,是可以一直當小孩,但我體會到我要放下老­么的身分做大人了。那些還會跟八、九十歲父母親嘔氣的人,太奇怪了!」他在今年中出版的《我將前往的遠方》書裡寫道:「沒有真正投入過父母照­護的人,無法想像這份工作包含­多少瑣碎細節,多少不確定帶來的壓力。」但他也會在回應朋友時­說:「為什麼會是懲罰呢?你怎麼知道,這不會讓我成為一個更­好的人?讓我變得更有耐性,更有智慧,更獨立堅強?」很多人在客觀環境裡被­逼著往前走,郭強生卻在有意無意中,用成熟後的眼光整理至­親課題的心酸傷痛。或許人生在跌出幸福美­滿之外,還能收穫柔軟的心和真­實的自己。

 ??  ?? (圖:天下雜誌提供)
(圖:天下雜誌提供)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